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三 )


张继难受极了 , 却没有暗自抱怨 , 而是提起笔 , 将这一晚的愁尽数落在了纸上 。 这一愁 , 却留下了千古名作《枫桥夜泊》 。 后人每每品起这首诗 , 都不由得与那晚失眠的张继共历愁绪 。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文章图片
安史之乱 , “国破山河在” 。 在这场家国破碎的动乱中 , 居于西南地区的杜甫也失眠了 。 虽然杜甫的生活不如意 , 那晚“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湿冷也是他难以成眠的客观因素 ,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 , 失眠的原因 , 是动荡的时局埋在他心底的积郁 。
秋雨带着寒意 , 深夜打在冰冷的床上 , 不留一处干燥的地方 。 杜甫看着蹬破了被子的孩子 , 自己淋着冷冷的冰雨 , 不知道长夜何时是尽头 。 想起尚未平息的安史之乱 , 他感慨万千 , 直道——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 。
他不由得开始设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 , 在失眠的夜里 , 挂念的是天下人 。
杜甫的失眠悲壮而凄凉 , 相比之下 , 数百年后苏轼的失眠就微妙且复杂多了 , 也显得清新脱俗 。
元丰六年的一个秋夜 , 苏轼眼见月色正好 , 立马穿起刚刚脱下的衣服 , 开开心心地出门赏月去了 。 他走到承天寺 , 找到了同样还没睡的张怀民 , 在庭院里散起了步 。 真美啊!月光如水 , 积满庭院 , 树影也跟着进入“水中” 。 想起此时正在酣睡的其他人 , 苏轼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的失眠看起来是快乐的 , 可是快乐的人是不会失眠的 。 他在愁什么?那晚 , 苏轼其实在黄州 , 是因为被贬才到黄州的 。 而同他一起在庭院中踱步的张怀民 , 同样被贬谪 。 他们压着心里的苦闷 , 在月光下赏夜 , 也还是自适的 。
说到底 , “夜不能寐”的失眠 , 是不得志给愁的 。
寝不安席
失眠 , 是因为“欲戴王冠 , 必承其重” 。
据苏秦称 , 秦孝公曾一度失眠 。 当时 , 苏秦游说齐闵王 , 劝其不要发动战争 , 可谓巧舌如簧 。 在他看来 , 率先挑起战争的人 , 都会因为没有顺应时势而被别国孤立;贤明的君主可都是有能力让诸侯劳顿而自己独享安定以蓄积国力的 , 这才是霸王之道 。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 , 苏秦拿自己国家的君主举了例子 。 他说 , 曾经的魏惠王强极一时 , 坐拥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 , 于是乘势主动发动战争 , 直攻邯郸 , 同时又邀请十二家诸侯一同朝拜周天子 , 矛头直指秦国 。 这么一来 , 秦孝公坐不住了 , 他——
寝不安席 , 食不甘味 。
立刻动员全国修缮战守之器具 , 在加固防守的同时招募死士 , 并临时任命了一批将领 , 随时做好迎敌的准备 。
结果怎么样?魏惠王发动的诸侯联盟 , 还是被曾经愁得一度“寝不安席”的秦孝公打败了 。 身为君主 , 当然不能败了先王基业 , 失了百姓国土 。 为大敌压境而失眠 , 合情合理 。
和当时苏秦口中的秦孝公同样“寝不安席”的 , 还有项羽曾经的上司——楚王熊心 。
楚国为秦国所灭后 , 作为楚贵族的熊心为了隐藏自己 , 在民间帮别人放羊 。 后来 , 秦二世时政局动荡 , 各方反抗势力涌出 , 其中就包括项梁一支 。 在项梁起事后 , 熊心采纳了范增的建议 , 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与在楚人心目中“名正言顺”的领导者角色 , 自称为“武信君” , 并被立为楚怀王(另一位楚怀王是熊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