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牛 “牛”劲十足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一阵白雾弥漫 , 不大的房间内迅速充盈了消毒水的味道 , 待全身消毒完成后 , 走出这间入厂必经的消毒室 , 一抬头 , 一派秀丽风光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下 , 池塘边的树木郁郁葱葱 , 一旁的花圃内姹紫嫣红 , 掩映着不远处的数个白色大棚 。 我们心里不由得直犯嘀咕:这真是养牛场?那牛在哪里?
“智慧”养牛 “牛”劲十足
文章图片
寻甸凤合示范牧场 。 人民网刘怡摄
穿过花圃步道 , 走上连接着白色大棚的长廊 , 鹏欣农业集团总裁办主任李祎指向参观通道一侧的玻璃幕墙说:“这里就是鹏欣农业集团所属的寻甸凤合示范牧场的牛舍了 。 ”
透过玻璃 , 白色顶棚下的牛舍尽收眼底:一排排牛卧床整齐地排列 , 牛卧床的最外层围绕着一圈运动步道 , 牛群或悠闲地绕着步道漫步 , 或聚集在牛体刷处蹭痒 , 或在食槽处吃食饮水 。
“这群牛还有KPI(关键绩效指标)呢!”就在大家为群牛的悠闲、自在啧啧称奇之时 , 李祎的一句话 , 又引发周围人新的疑问 。 李祎指着玻璃幕墙后的牛群介绍 , 进入到育肥阶段 , 每头牛每天必须长够1.1公斤 , 保证20个月后准时出栏 。
一头牛怎样才能每天都长够1.1公斤?按年龄进行分类喂养、科学的饲料配比、完善的疫苗接种体系……“大家看 , 每头牛耳朵上钉着的这块电子标签 , 这是牛的‘身份证’ , 我们对每头牛实行精准喂养 。 ”李祎为大家一一揭晓肉牛的生长秘诀 。
通过数字化管理 , 牛耳标内的芯片可以记录每头牛每天吃多少料、长多少肉、身体状况、疫苗接种等信息 , 实现肉源的全程可溯源 。 每天的数据还能汇总到中控平台作进一步优化分析 , 牛群结构、犊牛日增重情况、饲料消耗量库存量……中控平台的数字大屏上 , 牧场的各项运行情况一览无余 。
“智慧”养牛 “牛”劲十足
文章图片
现代化养牛场 。 寻甸凤合示范牧场供图
“牛的全身都是宝!牛角可做工艺品 , 牛皮能制成皮革 , 肉牛在育肥过程中也能产奶 。 ”鹏欣农业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严东明介绍 , 为实现肉牛养殖的效益最大化 , 牧场对肉牛进行了综合利用 , 除肉牛自身资源外 , 牧场还建设了粪肥一体化项目 , 回收牛粪进行二次处理 , 成为优质的农业有机肥 。
精准喂养、信息化管理、综合利用……注入科技力量 , 肉牛产业更加“牛”劲十足 。 在离寻甸凤合牧场五百多公里外的云南省临沧市云县 , 这几年当地的肉牛养殖产业也在悄然改变 。
云县农业农村局熊应祥介绍 , 肉牛养殖是云县的传统产业 , 几十年来 , 当地养殖户一直采用放牛、割饲草、散养的传统肉牛养殖模式 。 2020年12月 , 云县依托全县秸秆作物种植面积广的优势 , 引进鹏欣农业集团 , 成立了云县鹏云牧业有限公司 。 该公司从2021年3月开始 , 陆续从新西兰引进海福特能繁母牛 , 用一年多的时间 , 建成了集良种引进、繁育、肉牛饲养、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牧场 , 目前存栏牛达11494头 , 其中能繁母牛7251头 , 是全国单品种海福特存栏最大的牧场 。
现代化牧场的建成 , 带动了云县当地养殖户从粗放型放养逐渐向舍饲规模化养殖发展 , 探索通过“银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 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 鹏云牧业公司负责人介绍 , 农户根据授信额度参与肉牛养殖 , 以每头2.4万元向银行贷款 , 其中1.3万元向鹏云牧场购买犊牛 , 由合作社委托给牧场集中标准化育肥养殖 , 1.1万元支付牧场托养 , 育成后的商品牛由鹏欣集团按照市场价格回购 , 按照养殖周期14个月计 , 农户保底收益不低于1400元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