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二代”返乡背后( 二 )


回流
今年是耿付建回村的第12个年头 , 他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 采访人员见到他时 , 他正在运送大棚所需的竹竿 。 他戴着眼镜 , 显得文质彬彬 。
2010年 , 当时22岁的耿付建辞掉了在深圳电子厂的维修工作 , 选择回乡创业 。 尽管在深圳当时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 , 但用他的话说“仍然是存不到钱” 。 回村后 , 村里帮他流转土地 , 并协调银行贷款30多万元 , 建起了5个蔬菜大棚 , 第二年他就挣了10万多元 。
此后 , 耿付建又承包了6个大棚 , 总计有11个大棚 , 一年的纯收入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 他说 , 因为耿店村的蔬菜产业发展比较成熟 , 他回村种大棚的这些年 , 从来没有赔过钱 。
耿遵珠表示 , 吸引年轻人回村 , 要具备三个条件 , 一是收入有保障 , 在家里干的收入 , 高于在外边打工的收入 , 年轻人才会回来 。 二是配套服务好 , 整合土地、修路架电、上学养老等配套服务要完善好 , 让年轻人回来得放心 , 在家里干得舒心 , 没有后顾之忧 。 第三是生活有品质 , 通过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 , 做好新农村建设 , 让老百姓住上水电、暖气齐全的楼房 , 和城市生活没有区别 。
据耿遵珠介绍 , 目前 , 耿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 , 返乡创业的“棚二代”达到116人 , 平均每名回村青年种植大棚4.2个 , 年轻人已经是他们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
前景
在耿店村智能玻璃温室 , 采用滴灌技术的一排排无土栽培的西红柿正在挂果 。 据耿遵珠介绍 , 这些年来 , 从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到无土栽培、蜜蜂授粉 , 耿店村的蔬菜种植一直在提档升级 , “只有把高科技的东西运用到我们农业上来 , 我们农业才能充分发展” 。
耿遵珠说 , 随着耿店村的蔬菜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 , 蔬菜产业链也不断拉长 。 下一步 , 耿店村还将建设冷链物流 。
2021年6月 , 就在耿店村旁 , 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建成启用 。 据耿遵珠介绍 , 学院能容纳300人入住 。 学院成立后 , 积极对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 , 与200余名各类专家人才达成合作意向 , 初步形成了涵盖耿店村等全国100余个乡村振兴特色村、红色党性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的现场教学版图 。 村民耿付建告诉采访人员 , 他也在该学院接受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学习如何做一名电商 , “收获挺大的” 。
“棚二代”返乡背后】2021年5月 , 耿店新村党委正式成立 , 耿遵珠当选耿店新村党委书记 。 据耿遵珠介绍 , 连同耿店村在内 , 耿店新村涵盖周边11个村 , 开始探索以耿店为龙头、多村统筹协作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