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引发人们好奇,没有脉搏,照样是大活人;充电续命,像奥特曼

最近 , 脱口秀大会第5季正在热播 , 脱口秀演员王十七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 , 尤其是挂在腰间的人工心脏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好奇——
“给大家看点好东西 , 就是这个 , 中国第一颗(批)人工心脏 。 ”
人工心脏引发人们好奇,没有脉搏,照样是大活人;充电续命,像奥特曼
文章图片
这颗人工心脏外观看起来像一台对讲机 , 外部连接的电源线直通体内 , 带动心脏源源不断地跳动 。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脏中心副主任董爱强说 , 虽然对大众来说 , 人工心脏听起来是一个陌生新奇的“黑科技” , 但其实它已经成为了心衰标准化治疗的方式之一 。
2021年年初 , 他的团队还成功完成了浙江首例人工心脏手术 , 让一名终末期的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
心脏移植受制于供体
大量患者都在焦急等待
王十七不是全职脱口秀演员 , 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 据媒体报道 , 2007年王十七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晕倒 , 被紧急送往医院 。 医生告诉他 , 他得的是扩张型心肌病 , 发展到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后 , 只能心脏移植 。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精装修的四居室 , 冠心病类似于水管坏了 , 心律失常类似于电路坏了 , 扩张型心肌病则相当于墙壁坏了 。
到了2019年 , 他的病情严重恶化 , 即使扶着墙也走不了几步路 , 确诊为重度心衰 。
此时 , 国内开始人工心脏临床试验 。 他来到北京 , 安装了国内第一批人工机械心脏 , 替代自己的心脏工作 , 暂时逃避心衰带来的死亡风险 。
董爱强介绍说 , 心衰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 , 由于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 心脏泵血无法满足机体需要 , 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 , 我国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不断增加 。 据统计(推算) , 我国罹患心衰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3% , 约有890万心衰患者 。 在这些心衰患者中 , 每年有5%的患者会进展为重症心衰 。
尽管药物治疗心衰已取得长足进步 , 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的重症心衰患者1年病死率仍达到50% , 5年生存率仅为20% 。 通过外科治疗逆转心室重构进程 , 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功能 , 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 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 。
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都是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强有力的手段 。 但受供体来源和技术限制 , 近年来全球心脏移植例的年手术量一直处于平台期 , 大量心脏病人都在焦急等待 。
安装了人工心脏感受不到脉搏
每天需要充电提供能量
对迟迟等不到心脏供体的重度心衰病人来说 , 人工心脏就成为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人工心脏引发人们好奇,没有脉搏,照样是大活人;充电续命,像奥特曼】早在20世纪中叶 , 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了人工心脏的研发 ,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 早期的研发在辅助心脏功能和完全替代心脏功能上基本处在两个赛道 , 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现在的人工心脏市场形势 。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宋江伟医生介绍 , 人工心脏是一种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 , 可利用机械动力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泵血功能 , 维持全身血液流动 , 已成为国际指南及中国指南推荐的心衰标准化治疗方式之一 。
典型的人工心脏系统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 , 其中血泵是整个系统的最关键部件 。 根据血泵原理不同 , 血泵又可分为搏动泵、轴流泵以及离心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