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 二 )


取栓治疗是用取栓装置把堵在血管里的血栓取出来 , 从而使脑组织血供恢复 ,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这是目前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 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一般可行取栓治疗 , 部分患者发病6-24小时 , 经过医生专业评估后选择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 , 具体需遵从医生建议 。
此外 , 抗血小板、抗凝、降纤、降脂稳定斑块、降压等药物贯穿卒中治疗的始终 , 具体服药剂量需遵从医生建议 , 且不可自行停药!
【世界卒中日】“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
文章图片
脑卒中应当怎么预防?
1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 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 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
生活方式干预:
首先应该戒烟、减肥、限酒 , 对于酒精 , 不喝最好 , 如果非要喝 , 男性酒精摄入量应当≤25g/d , 女性酒精摄入量应当≤12.5g/d 。 平时膳食种类应多样化 , 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
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 ,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 同时应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的摄入量 , 有益于降低血压 , 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食盐摄入量应<6g/d 。 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控制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 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 且不受性别或年龄的影响 。 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 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 , 建议每静坐1h进行短时(2~3min)身体活动 。
控制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在我国 , 73%的脑卒中负担与高血压有关 。 即便是在正常血压范围内 , 血压越高 , 脑卒中风险也越大 。 因此 ,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关注血压变化 , 坚持服药 , 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 , 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 。 因此 ,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 , 首先控制饮食 , 加强身体活动 , 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
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比健康人高4~5倍 。 成年人应定期体检 , 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 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 , 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 除心房颤动外 , 患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 建议成年人定期体检 , 及时发现心脏疾病 。 疑有心脏病的患者 , 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发病有关 。 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 , 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25%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首要步骤 , 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300~500mg/d)的摄入、选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食物 , 如植物甾醇(2g/d)和可溶性黏性纤维(10~25g/d)、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等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 已发现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 , 可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 。 同时应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风险 , 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如戒烟、健康饮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等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70% , 可考虑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 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 , 建议定期进行超声筛查和随访 , 以评估狭窄的进展和脑卒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