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奶企内卷时代,花式营销的“新乳企”,为何成不了“黑马”?( 二 )


短短几年 , 入局高端低温酸奶的品牌和产品迅速起量 , 曾经低温展柜上陈列的酸奶改头换面 。 价格也水涨船高 , 单杯售价已经普遍上升至6.8-16.8元 , 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
根据里斯咨询数据显示 , 在2019年高端低温奶酸奶贡献了近7成的总销售额 , 高端酸奶成为一匹黑马 。 简爱酸奶近五年内实现平均每年155%的增长 , 年销量达到刚起步时的57倍 。
“花式营销”难敌巨头 在中国当下液态奶市场 , 70%以上份额都由常温奶占据 , 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的市场份额只有15%左右 。 而在这当中 , 伊利和蒙牛称霸常温奶、地方奶企分割低温奶 , 这一格局一朝一夕难以撼动 。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之下 , 整个乳企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同质化和内卷化 。 从5个月前 , 由热门综艺《青春有你3》引起的“倒奶风波”中就能窥探一二 。
在常温奶之外 , 低温奶这一赛道上的热闹“风景”自然吸引了巨头们的驻足 。

市场|奶企内卷时代,花式营销的“新乳企”,为何成不了“黑马”?
文章图片

公开数据显示 , 低温酸奶和低温鲜奶近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CAGR15.43%、CAGR9% , 而整个乳品行业过去五年的年复合增速为3.7% , 低温奶的增速超过了行业整体的增速水平 。 尤其是新锐品牌引爆的高端化酸奶赛道 , 由此也迎来了传统乳企巨头们的涌入 。
目前 , 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乳业等巨头先后进入低温酸奶赛道 , 同样主打功能性、休闲性 。 多个品牌涌入赛道 , 高端低温酸奶新品琳琅满目的同时 , 促销走量、低增利的情况屡见不鲜 , 价格战也一触即发 。
根据国金证券草根调研数据显示 , 低温酸奶依然采取较多促销活动 , 包括买赠、多瓶购买优惠等 。 君乐宝纯享、酸牛奶促销价维持在 6-7 折左右 , 伊利畅轻促销力度为 5-7.5 折 , 蒙牛冠益乳大多以 8-9 折价格售卖 , 简爱酸奶在上海地区促销力度达到 6-7 折 。
事实上 , 相比于成熟乳品品牌 , 新锐低温酸奶品牌溢价能力有限 , 低价促销更是难以长期承受的重压 。
值得一提的是 , 单一低温酸奶品牌在存量和增量并存的市场中竞争激烈 , 尤其对简爱、卡士这类新锐乳企品牌而言难以获得较高市场份额 , 一面被动承受降价促销的压力 , 一面难以绝对优势在产品中脱颖而出 。 新乳企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
早在品牌发展的初期 , 这些新品牌紧抓住UP主、KOL和明星认知新品的关键触点 , 在小红书、B站、微博、抖音等视频平台进行营销传播 。 试图以新消费品牌的姿态迎合Z世代“种草”喜好 。
以简爱为例 , 这家仅诞生6年的“网红品牌”在抖音上用0糖酸奶做场景教育;在微博做定向人群包投放 , 触达高知女性群体;随后又邀请朱亚文成为旗下‘父爱配方’产品的代言人、邀请国际超模杜鹃打造高端时尚的酸奶单品 。 一套组合拳下来 , 2020年简爱销售额上涨超70% 。

市场|奶企内卷时代,花式营销的“新乳企”,为何成不了“黑马”?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在渠道端 , 借助便利店和物流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 , 这些新锐品牌一边布局线上 , 一边进驻盒马、罗森和全家等中高端零售终端场景 , 避开与伊利、蒙牛、光明等传统豪强正面竞争 。 此前“认养一头牛”已宣称 , 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 。
但资金、渠道、品牌都不缺的巨头进场后 , 对于单个低温酸奶品牌或产品而言 , 若想实现增长 , 要么在销量不变基础上提升售价 , 要么在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其他品牌份额 。 显然 , 对新入局者而言 , 这就像一个60公斤级拳击选手 , 来到了90公斤级阵营 , 情况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