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辽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建议

马成福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树龄长达2000年 。 它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 。 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保健中药材 。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40%,种仁含油率60% 。 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都要好 。 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 。 文冠果油富含大脑黄金神经酸(3%~5%),是心脑和神经系统健康的主要元素 。 文冠果茶有杀菌、消炎、止血、利尿、消食、消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治疗失眠、痛风、肠胃炎、前列腺炎及"降三高"、减肥等 。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木本油料,大力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把文冠果纳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 。
通辽生态生产条件适合文冠果生长,应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 。 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总面积达到了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 。 地理坐标是东经119°14′-123°43′,北纬[3]42°15′-45°59′ 。
通辽市地势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马鞍形 。 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占通辽总面积的22.8%,海拔高度400-1300m;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占通辽总面积的7.0%,海拔高度550-730m;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占通辽总面积的70.7%,海拔高度120-320m,其中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海拔高度200-400m 。
通辽市年平均气温0-6℃,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000-3200℃,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左右,年平均风速3-4.4m/s,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20-30天 。
通辽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7条,自然湖泊600多个,有大中小型水库121座 。 水系以西辽河水系为主,分布在其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以及新开河,还有东辽河下游和辽河干流的一部分支流、大凌河和霍林河的一部分 。 由于连年干旱,通辽境内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常年断流,70多座中小型水库干涸,局部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 。
通辽生态生产条件适合文冠果生长,应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 。 通辽地区气候、海拔、土壤条件均满足文冠果生长需求特性,存有的各树龄实体和几次大规模成功种植均已对其验证,同时通辽地区具有大面积低产田和待改造整理的荒坡和沙地,给大面积推广种植文冠果提供充足的耕种土地 。
通辽地区是文冠果的适应产地,每次国家提倡发展其产业,通辽地区都是主要区域,目前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仍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的文冠果林场,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当时乡村随处可见文冠果.........但至2012年,发展面积并没有扩大,而是呈萎缩趋势 。
内蒙古民族大学刘中奇和宫彦章撰文认为文冠果素有"千花一果"之称,说明其结实率很低,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最核心的因素是其产量难以提高的问题,产量有限则种植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农民种植其积极性不高,产量有限也不能保证规模化生产的原料供应 。 通辽市是文冠果适宜栽植地区,发展文冠果产业应以追求长远效益为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短期内发展文冠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技支撑,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和科技政策,从而促进文冠果产业在通辽地区持续有效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