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这座重镇是如何解放的?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湖南省澧县县城乃九澧门户、湘西北重镇 ,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1949年7月23日 , 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这座古城 , 为大举挺进湘西打开了通道 。
1949年4月 , 国民党反动派在澧县成立了湘鄂川黔边区军政长官公署 , 委任宋希濂为军政长官 , 收编湘西各县土匪和私枪 , 抓丁抽夫 , 拼凑了第122军 , 在常德集中训练后驻防澧县 , 妄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进入湘西 。 当他们获悉解放军已突破长江向澧县进发时 , 于7月21日仓皇弃城南逃 。
就在这时 , 被解放军击溃的湖北保安第一旅残部2500余人由公安乘船南窜津市 , 抢劫钱粮后 , 马上溯澧水西上 , 傍晚窜进澧县城 。 这股匪部自恃装备精良和所谓作战经验 , 反动气焰甚为嚣张 。 进驻县城后 , 他们采取了许多罪恶行动:
一是闭城戒严 , 盘查行人 , 打家劫舍 , 搜刮民财 。
二是布岗设卡 , 严密防守 , 对环城所有明碉啥堡 , 交通要道派重兵把守 , 凭借东门城楼、敌楼拐、凤凰堰的碉堡扼守城东多安桥 , 依仗老关庙至北门外护城堤的碉堡封锁城北澧阳桥、新河桥 , 利用张家铺、小西门、大西门的碉堡控制城西常澧公路和澧水航道 。
湘西北这座重镇是如何解放的?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文章图片
三是强拉民夫 , 搬运弹药 , 备送餐食 。
四是抢劫市民的门板、家具、柴草等易燃物 , 堆堵于城北门和丁公桥 , 淋上煤油 , 企图在溃退时将澧县城付之一炬……凡此种种 , 罄竹难书 , 老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
1949年7月中旬 , 鄂西前线解放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湘鄂绥靖司令宋希濂部的抵抗 , 解放了江北宜昌、沙市、公安等重镇 , 跨过了天险长江 。 担任先遣任务的四野第49军145师435团 , 由团长周继光、政委石河伦、副团长丁健、参谋长李文涛、政治处主任马载尧率领 , 迅速向湘西挺进 。
澧县地下党组织派往沙市的联络员李群、袁都银同解放军接上关系后 , 火速赶回递送了情报 。 澧县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谭徽岗发动梦溪支部党员、积极分子 , 开展宣传、修桥、筑路、向导等迎解工作 。
湘西北这座重镇是如何解放的?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7月21日晚 , 部队到达澧县城不远的曾家河 , 次日上午9时抵达城北桃花滩 , 与敌保安旅前沿阵地只相距里许 。
上午9时半 , 435团1营派出一个班抢渡新河桥 , 并向护城堤上的敌碉堡发起攻势 , 以突破攻城缺口 。 当冲过桥后 , 居高临下的守敌集中火力向解放军冲锋战士开枪扫射 , 当时有6位战士光荣牺牲 , 同时 , 攻打澧阳桥的435团2营 , 也被老关庙敌人的火力封锁 , 该营教导员张正忠中弹倒在血泊之中 。
湘西北这座重镇是如何解放的?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文章图片
为了迅速消灭敌人 , 占领澧县城 , 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 435团立即调整战斗部署:第一路由2营长高炎海带领第四连 , 渡过十回港 , 沿澹水河南堤进至隆兴寺 , 从东攻打多安桥;第二路由1营长王本清、教导员向志忠带领本营及2营的第5、6两个连 , 从北主攻新河桥、澧阳桥;第三路由3营长丁仁岁带领第3营经四马桥抵进澧西乡关心村学校 , 从西北攻占张家铺 , 先控制常澧公路 , 尔后攻进大、小西门 。
下午3时 , 包抄集歼敌人的战斗部署就绪 , 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城内守敌发起了总攻 。 解放军为了保护市民生命和财产 , 战斗中少用炮击 , 但为了威慑敌人 , 下午5时向城内打了两炮 , 炮弹落于长寿井、宋家井附近 , 守敌一闻炮声 , 惊慌失措 , 阵容大乱 。
晚上8时 , 2营第四连猛烈攻打多安桥 , 连长身先士卒 , 架起重机枪向敌堡扫射 。 敌人也用重火力反击 , 连长把机枪转移到桥南一棵大柳树下 , 向敌人继续开火 , 敌人用吊炮摧毁我火力点 , 解放军战士伤亡多人 , 连长也阵亡 。 攻打张家铺的3营指战员 , 先用四挺重机枪机枪掩护一个排的兵力向敌方冲锋 , 当冲到张家铺附近一片滩涂地时 , 敌堡吐出强烈火舌 , 4位战士中弹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