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专家提醒:此类患者不宜“秋冻”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廖仕祺
通讯员刘姗姗马遥遥
近期早晚温差大 , 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 采访人员从武汉市中心医院了解到 , 连日来该院收治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 , 专家提醒 ,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 , 此类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物 , 不要盲目“秋冻” 。
老人遭遇“醒后卒中” , 医生及时取栓救回一命
67岁的陈爹爹清晨一觉醒来 , 发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 一开始并未在意 , 可稍作休息后 , 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仍未缓解 , 连路都走不了 , 嘴角还是歪的 , 家人意识到他可能是中风了 , 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 。 该院卒中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 , 根据陈爹爹的病情和头颅CT检查 , 诊断为急性脑梗塞 ,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 左侧肌力为0级 , 情况十分危急 。
神经内科主任经屏综合评估陈爹爹的病情和风险认为 , 由于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已过 , 必须立即取栓 , 打通血管 , 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 , 团队迅速将陈爹爹送入导管室 。 术中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 , 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为陈爹爹进行了动脉取栓和支架置入术 , 成功打通了闭塞的血管 , 血流立即恢复 。
早晚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专家提醒:此类患者不宜“秋冻”
文章图片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在查看患者情况
术后 , 陈爹爹被送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 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下 , 目前病情稳定 , 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明显好转 。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经屏介绍 ,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 , 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 , 脑梗患者有所增加 。 不少患者是醒后卒中 , 入睡时是正常的 , 但醒来后却发现异常 。 由于发病时间不确切 , 送医不及时等原因 , 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专家提醒 , 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 , 时间就是生命 , 越早开通血管 , 获益越大 。 发病后4.5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时间” , 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 , 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 导致瘫痪 , 影响生活质量 , 严重可危及生命 。 近期早晚温差大 , 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 , 不要盲目尝试“秋冻” , 一旦出现头痛、头晕、口角歪斜、一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 , 应立即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 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
老人心电图“伪正常化” , 细心医生及时甄别识破心梗
70岁的胡爹爹(化姓)家住后湖 , 10月28日下午他在小区散步时觉得有点胸闷 , 随后出现头昏、乏力 , 没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 。 一旁的家人赶忙扶起胡爹爹 , 发现他面色苍白 , 额头上不停流出豆大的汗珠 。 当时胡爹爹意识还算清楚 , 家人将他搀扶回家休息 。 然而 , 十多分钟后依旧全身无力 , 家人随即将胡爹爹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就诊 。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 , 胡爹爹肌钙蛋白超标 , 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 , 但没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 。 急会诊的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杜雄兵查看爹爹情况发现 , 心电图虽然没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 但心肌坏死的指标已经超标 , 而且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 , 必须立即进行诊断性冠脉造影 。 为避免情况逐步恶化 , 胸痛中心马上开通了绿色通道 。
早晚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专家提醒:此类患者不宜“秋冻”
文章图片
医生查看胡爹爹身体状况
在胸痛中心导管室 , 杜雄兵副主任医师迅速为胡爹爹植入了临时心脏起搏器 , 保证基础心跳 。 冠脉造影显示 , 回旋支重度狭窄 , 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 随时有生命危险 。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逸团队马上分析了爹爹的病情和检查结果 。 心电图没有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 , 是因为回旋支慢性缺血导致ST段压低 , 右冠脉急性闭塞引起ST段抬高 , 两者刚好被中和 , 导致心电图“伪正常化” 。 周逸主任团队成功开通闭塞的血管 , 植入支架 , 血流恢复正常 , 胡爹爹全身无力的感觉完全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