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育种团队培育的多个苹果品种实现专利权转让
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文章图片
■在观摩现场 , 育种团队专家向农业科技企业介绍“福星”的各种特性 。 韩星摄
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文章图片
■在这片示范园里 , 种植着农大研发的水果品种和其他比对品种 , 收集实验数据同时引导农民对种植品种进行升级换代 。 韩星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采访人员赵黎
10月24日 , 在位于平度南村镇的苹果新品种示范园里 , 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福星”苹果宣告问世 。 以“新世界”和“粉红女士”为亲本杂交的“福星”有强大的基因 , “新世界”貌美 , “粉红女士”健壮 , 所以“福星”集合了抗病性和完美的身材比例 。 这是青岛农业大学近年来培育的第17个苹果新品种 。 “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 这是青农大育种团队的目标 。 从上万株杂种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因为品质好、易管理 , 在观摩会现场得到不少农业科技公司的好评 。
“福星”亮相展示强大基因
观摩会上 , 簇拥在枝头的“福星”全身是均匀的中国红 , 让人惊艳 。
示范园负责人说 , 这是“福星”苗木种下的第3年 。 “种下时就是一根枝条 , 现在每棵树已经平均有50个果 , 亩产1500公斤以上 。 ”这片地 , 原本是南村镇庄干村的一片蔬菜田 , 因为种菜需要投入大量人工 , 村里考虑转型 。 这一需求和青农大园艺学院推广苹果新品种的意愿契合 。 “事实证明 , 种苹果不但省了人工 , 收益也能翻番 。 ”村支书王恩忠说 。 为了实验 , 示范园里还栽种了其他晚熟对照品种 。 采访人员看到 , 对照品种每棵树只剩下稀疏的三四个果实 , 叶片和果实都有了病害的迹象 , 但“福星”的叶片和果实都没有黑斑 , 而且长势旺盛 。 貌美、抗病 , “福星”都做到了 。
山东是苹果主产区 , 曾经有一种说法 , 世界上每9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山东 。 不过 , 在山东种植的苹果当中 , 富士苹果占据市场份额约七成 。 富士苹果1939年培育成功 , 1966年引入中国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消费者对苹果的口味、果形等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 而且 ,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 , 我们越来越需要培育自主品牌 , 把作物的种子“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 2007年 ,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戴洪义被选入农业部组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团队 , 从此开始了苹果的研究 。 培育新品种 , 是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 , 迄今团队已经培育苹果新品种17个 。 如今 , 苹果育种团队的接力棒交到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玉刚手上 。
科技手法抢出“青农速度”
育种并不是把父本母本简单地嫁接 , “福星”的成功源自上万次的尝试 。 9年前 , 育种团队确定了抗病害品种和美观品种杂交的方向 。 团队动用了所有的资源 , 四处寻找健康的亲本 。 最终在胶州找到了3棵健康的“新世界”苹果树 。 戴洪义在胶州的地头做着杂交育种的准备 , 团队的祝军教授则驱车前往临沂 , 采集“粉红女士”苹果树花粉 。 果树的授粉期只有短短几天 , 为了抢时间 , 团队一天时间往返 , 并带回花粉 。 “我们很幸运 , 青岛和临沂气温有差异 , 这个时间差给我们又争取了一点操作的时间 。 ”戴洪义说 , 团队当年拿到果实 , 第二年播种 。 因为苹果树在树高1.5米以下属于幼稚期 , 1.5米以上才会开花 , 加上结果、选育的过程 , 在国外 , 选育一个新品种大约需15年时间 。 为了抢时间 , 团队采用了温室催芽、矮化砧木等技术 , 让果树一年时间里长到1.8米 , 团队还用新技术催生果树早结果 , 9年时间便收获了“福星”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