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湿气重的背后是脾虚,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散尽,痰浊就不见了

文章图片

现在的人啊 , 普遍湿气都重 。

远志有一同事 , 说自己早上醒来的时候 , 床单、枕头都是湿的 , 同时还伴有便秘的问题 。
在中医看来 , 主要是湿气重而起的 。
湿气 , 是体内津液代谢的失败产物 , 属于阴浊 。 而湿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黏腻 , 若是长期对体内的湿气置若罔闻 , 不管不顾 , 湿气就会聚集到一起 , 化而成痰 , 而湿气重的人之所以会有便秘等症状 , 就是因为痰湿黏腻在胃肠道 , 体内的糟粕被死死的黏住了 , 又怎能顺流而下呢?

然而 , 除湿化痰的方子我们讲过很多 , 今天再分享一个中成药——六君子丸 , 是由明朝的六君子汤演化而来的中成药 。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
《黄帝内经》中就讲过 , “诸湿肿满 , 皆属于脾 。 ”
说的是痰湿重的人 , 多半逃不过脾虚 。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主要是经过胃将之腐熟消化 , 转化成可供人体吸收的水谷精微 , 然后 , 在通过脾将这些水谷精微转运到五脏六腑 , 以提供营养支持 。
一旦脾气虚弱 , 脾脏还哪有力道转运水谷精微?于是乎 , 这些个水谷精微大部分就会堆积在脾胃 , 久而久之 , 生热化湿 , 湿聚成痰 。 所以 , 在古时候 , 脾就被称为生痰之源 。

因此 , 想要改善痰湿的体质 , 首先就要健脾 , 只有脾胃转动起来了 , 把痰湿化生的源头给阻断了 ,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痰湿 。
这里首先用到的就是人参和白术 。
人参功善大补脾气 , 把脾气补足 , 脾脏有了健运之力 , 水谷精微不被积压 , 痰湿自然就不容易滋生 。
不仅如此 , 人参还可以补益肺气 。 须知 , 肺主一身之气 。 肺气的充盈 , 无疑是给身体以流动性 。 我们前文就讲了 , 湿性黏腻 , 而痰又是湿的聚积产物 , 其黏腻的程度可想而知 。 而黏腻的东西流动性就很差 , 这个时候 , 就需要人参通过补气来增加身体内气机的流动性 。 气机充足 , 就能推动津液的输布和代谢 。
此外 , 肺主金 , 脾主土 。 土能生金 , 是故 , 把肺气补足的同时 , 也可以滋养到脾气 。
人参
白术 , 乃脾经之专药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白术和脾简直是同气相求?。 ?
中医认为 , 脾喜燥恶润 。 说的是脾喜欢干燥的环境 , 而厌恶湿润的环境 。 而白术辛温而燥 , 功善燥化脾中的湿邪而起健脾的作用 。
此外 , 脾喜香 , 香能醒脾 。 每每我们闻到美食的香味 , 往往就会胃口大开 。 而白术也有一股子的清香之气 , 让遭痰湿困顿的脾胃转运起来 , 以突出重围 。
白术
人参和白术把痰湿的本给治了 , 接下来 , 应当扫荡身体内还残剩下来的痰湿了 。
半夏一骑当先 。
半夏辛温而燥 , 温燥之性能燥化体内的湿邪 , 湿邪即除 , 痰浊也就被阻断了源源不断化生的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