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首安边”的宰相韩侂胄,是史书记载的奸臣或是主战抗金忠臣

“函首安边”的宰相韩侂胄,是史书记载的奸臣或是主战抗金忠臣
文章图片
南宋一朝 , 力主抗金北伐、收复故土的主战派官员均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轻者被贬谪流放 , 如辛弃疾、李纲 , 重者杀头 , 如岳飞 。 岳飞因力主抗金被冤杀于风波亭 , 已广为人知 , 然而 , 还有比岳飞命运更悲惨的人 , 这人就是韩侂胄 。
他因主持“开禧北伐”被自己国家的人诱杀 , 死后头颅被割下来送给金国 , 而且 , 被史书记载的奸臣的恶名 , 一直保持到今天 。
韩侂胄(1152年-1207年) , 字节夫 , 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 南宋宰相 , 爱国大臣 。 魏郡王韩琦曾孙 , 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 , 宪圣皇后吴氏之甥 , 恭淑皇后韩氏叔祖 , 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 。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 , 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 。 绍熙五年 , 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 , 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 , 以“翼戴之功” , 初封开府仪同三司 , 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 。
“函首安边”的宰相韩侂胄,是史书记载的奸臣或是主战抗金忠臣
文章图片
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 , 贬谪宗室赵汝愚 , 史称“庆元党禁” 。 他整治了朱熹 , 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 元脱脱修《宋史》 , 尊崇理学 , 为道学立传 , 而把韩侂胄列入“权奸”行列 。 明清都尊崇理学 , 朱熹的地位日高 , 韩侂胄的骂名更是洗不清了 。
南宋时 ,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 , 朝臣实际上分为两派 , 一派主张小心翼翼地侍候好北方的金国 , 维持眼下的和平局面 , 是为主和派;另一派则主张挥师北伐 , 收复失地 , 是为主战派 , 韩侂胄是著名的主战派官员 。 韩侂胄的抗金情结是由来已久的 , 为了为北伐造舆论 , 韩侂胄上台不久就进行了“崇岳贬秦” 。
对待南宋初岳飞、秦桧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 一直是南宋“战、和”两派官员争论的一个焦点 。 公元1141年 , 岳飞被赵构、秦桧迫害至死 。 孝宗临朝 , 为岳飞平反昭雪 , 追复原官 , 并加谥武穆 , 但并未清算秦桧的罪行 。
宁宗嘉泰四年 , 韩侂胄主政 , 南宋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 , 从政治上予其高度褒奖 。 宁宗开禧二年 , 在韩侂胄的主持下 , 朝廷正式作出决定 , 削去秦桧的王爵 , 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 。 韩侂胄崇岳贬秦 , 大大鼓舞了主战派的士气 , 沉重打击了投降、妥协势力 , 一时大快人心 , 上下抗金情绪极度高涨 。 辛弃疾作词赞颂韩侂胄:“君不见 , 韩献子 , 晋将军 , 赵孤存 。 千载传忠献(韩琦谥号) , 两定策 , 纪元勋 。 孙又子 , 方谈笑 , 整乾坤 。 ”
但从“开禧北伐”来看 , 先有吴曦的叛变 , 后有丘崈的谋和 , 他对主和投降派的镇压不利和失去警惕 , 是酿成开禧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韩侂胄筹划再战 , 朝中一些官员却在挖空心思搞议和 。 开禧三年 , 主和派中坚礼部侍郎史弥远率先弹劾韩侂胄 , 指责北伐以来军民死亡无数 , 耗费财资不可胜计 , 给国家带来惨重灾难 。 韩侂胄的侄孙女韩皇后死后 , 宁宗立杨氏为后 , 韩侂胄曾持异议 , 杨后因此对韩侂胄深怀仇怨 , 在政治上则和兄杨次山一起 , 主张妥协投降 。 于是 , 史弥远勾结皇后杨氏和皇子荣王 , 谎称得到密诏 , 指使权主管殿前司公事(相当于近卫军司令)夏震等 , 在韩侂胄上朝时 , 突然袭击 , 将其截至临安城南门外玉津园夹墙内害死 。
“函首安边”的宰相韩侂胄,是史书记载的奸臣或是主战抗金忠臣
文章图片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 , 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 , 把韩侂胄的头割下送去 , 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嘉定和议”:增岁币为三十万 , 犒师银(赔款)三百万两 , 金军自侵占地撤回 。 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 , 算是完成了“和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