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医“心”团队的时间概念:那是留住生命之匙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医“心”团队的时间概念:那是留住生命之匙
文章图片
吉大二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外科专家柳克祥教授(右一)在为患者做手术吉大二院供图编者按: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 , 都是最美的奋斗者 。 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 , 才有了今日之中国 。 十年 ,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 。 让我们一起 , 踔厉奋发新时代 , 笃行不怠向未来 。
长春11月1日电(采访人员石洪宇)深秋时节的东北气温骤降 , 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 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 , 50岁的护士长郑晓梅每天疾走不停 。
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之间的连接通道 , 她和同事们循环往复走了无数次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也是一条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生存通道” 。
“让患者先住进来 , 这个病情绝对不能耽搁 。 ”“那张病床的患者下午可能下(手术)台 , 回病房后咱们都需要关注 。 ”……在“奔跑”的状态下 , 郑晓梅能够呼吸平缓地安排工作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医“心”团队的时间概念:那是留住生命之匙
文章图片
郑晓梅(左一)和同事在工作刘栋摄
在同事们的眼里 , 工作17年的郑晓梅是“铁打的”:工作时既是“长跑冠军” , 还可以连续高强度工作24个小时 , 她记得科室每个细节的变化 , 且不会出错 。
“心脏外科手术非同小可 , 我们每个人都扛着千斤重担 。 ”郑晓梅说 。 这间科室是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 也是国家卫生重点专科 , 每天都有病情危重的患者转到这里 。
患者病情各有不同 , 其中当属心脏血管夹层破裂最为凶险 , 用人工血管置换破损血管是唯一的救命手段 , 这也是目前心血管领域手术最复杂、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
在手术过程中 , 医生会借助“显微镜”一样的工具仔细观察心脏上密布的血管和病变区域 , 柳叶刀或划过心脏组织、或对破裂的大血管进行缝合……截至目前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这个高效的团队已经成功挽救近万名患者的生命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医“心”团队的时间概念:那是留住生命之匙
文章图片
郑晓梅在工作刘栋摄
在重症监护室 , 护士们24小时关注着患者的各项指标 , 每一位患者“出舱”都会让大家倍感振奋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柳克祥是科室手术的“掌舵人” 。 过去的17年里 , 他带领科室成员完成了万余例手术 , 总结出的11个新手术方法为患者赢得了“生存窗口” 。
柳克祥的耐力极为出色——近期 , 他在手术台上奋战10个小时 , 成功挽救一名25岁年轻人的生命 。 当时 , 患者的夹层血管已经破裂 , “命悬一线” 。 26岁的高宇轩和同事们共同在手术台旁协助 , 亲见“心脏再次恢复规律跳动” 。
作为住院医生 , 高宇轩来到工作岗位仅一年 。 这位把患者们的影像图片、化验单、问诊情况时刻放在案头的年轻人 , 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进步一点 , 早日像柳老师那样掌握高超的技术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医“心”团队的时间概念:那是留住生命之匙】高宇轩说 , 对于医生们来说 , 手术台上的10小时是“非常短暂的” 。 “因为手术时需要全情投入 , 我们都忘了时间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