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代表天道的中药,犹如天平砝码一般,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一味代表天道的中药,犹如天平砝码一般,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文章图片

一味代表天道的中药,犹如天平砝码一般,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很多人在看《射雕》的时候 , 可能都没有太过在意作为至高武学的《九阴真经》开篇词 , 一句“天之道 , 损有余而补不足” , 给《九阴真经》披上了一个高大上的外衣 ,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这句话其实出自《道德经》 , 并不是《九阴真经》的最早出处 。 那么 ,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的说 , 天道的主要作用 , 就是“抑强扶弱、以平为期” 。 这里就不过多解读 , 懂的都懂!为什么天道会这样?其实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最本源、最根本的基本规律 , 所以 , 天道习之 , 万界遵之 , 如此 , 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

然而 , 在中医界 , 有那么一味奇妙的中药 , 它也一样遵循天道 , 不仅是遵循天道 , 还是“替天行道” , 它“泽其不足 , 泻其有余”!这是不是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规律一模一样?那么 , 这味中药究竟姓甚名谁呢?毫无疑问 , 它就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六味地黄丸中的一个配角——泽泻!当然 , 泽泻这味中药并不是一直当配角 , 它也有它的主角光环 , 比如在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五苓散 , 它却又是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

对于泽泻这味中药 , 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 , 而且还是被列为上品的中药 , 其中大篇幅讲述泽泻的“泽其不足”的妙用 , 比如“养五脏” , 比如“益气力” , 比如令人“肥健” , 这些都是《神农本草经》对泽泻补益作用的表述 , 不仅如此 , 还有“久服耳目聪明 , 不饥 , 延年轻身”以及“能行水上”的记述 , 无一不是在表达泽泻的天道昭彰 , 对于弱势群体“补不足”而大行其道 。 而对于泽泻最主要的作用 , 那就是“泻其有余” , 主要体现在通利祛邪方面 , 比如“主风寒湿痹” , 比如“消水” , 比如治“乳难” 。 然后就是泽泻可以让人“面生光” , 这是对于美容养颜的记载 , 也算是意外之喜 。
所以 , 从《神农本草经》中 , 就已经把泽泻的特点 , 表述的十分清楚透彻 。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 , 曾这样赞叹 , “每称泽泻有神禹之功” 。 为什么呢?还是泽泻这味中药的名字里暗藏玄机 , “泽者 , 泽其不足之水;泻者 , 泻其有余之火” 。 当然 , 这句话并非就是补水泻火的意思 , 而是补泻水火的意思 , 通俗一点说 , 就是该泻就泻 , 该补就补 , 无论水火 。

【一味代表天道的中药,犹如天平砝码一般,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不仅如此 , 汪绮石进一步指出 , “惟其泻也 , 故能使生地、白芍、阿胶、人参 , 种种补益之品 , 得其前导 , 则补而不滞” , 也就是说泽泻与各种补益类的中药搭配在一起 , 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 , 而且还能使补药“补而不滞”;“惟其泽也 , 故虽走浊道而不走清道 , 不若猪苓、木通、腹皮等味之消阴破气 , 直走无余” , 也就是说泽泻与泄药搭配在一起 , 可以起到分别清浊的作用 , 还能让邪气“直走无余” 。 所以说 , 泽泻一药 , 真是奇妙的很 。
也正是因为泽泻的这个奇妙的特点 , 与“天之道 , 损有余而补不足”如出一辙 , 因此在《药性赋》中就旗帜鲜明的写了一句“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 然而 , 后世医家 , 则认为《药性赋》的这个表述不正确 , 尤其是明代的著名医学家李中梓 , 更是提出了新见解 , 认为泽泻的“补阴不足” , 是“补阴之功不足” , 并批判后人未曾发现这个奥秘 , 认为泽泻可以“补阴分之不足”的这种认识会“大失本旨” , 李中梓的这番解释 , 可谓是古代的“咬文嚼字” , 但从李中梓的解析里 , 其实也没有全盘否定泽泻能够补阴 , 只是说“补阴之功不足” , 但并不是一点补阴的作用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