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写进诗歌的中药,为何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其中真相很少人知道

一味写进诗歌的中药,为何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其中真相很少人知道

文章图片

【一味写进诗歌的中药,为何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其中真相很少人知道】一味写进诗歌的中药,为何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其中真相很少人知道

世人皆知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古人随意写点东西 , 都引得后世文人墨客反复研究 , 触发百家争鸣之态 , 堪称神奇 。 被誉为“诗佛”的王维 , 年少时写了一篇思念家乡的诗歌 , 不仅被后世人们家弦户诵 , 还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 , 其诗歌中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 , 更是将思念之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 然而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不仅在文化界广为传颂 , 还在中医界引发争议 , 争议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茱萸究竟是什么?其中真相很少人知道 。
对于“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究竟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 第一类就是这个茱萸指的是山茱萸;第二类就是这个茱萸指的是吴茱萸;第三类就是没有说明是哪种茱萸 , 反正叫茱萸就是 。 那么 , 这个茱萸究竟是什么茱萸呢?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 , 茱萸主要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大类 , 但是对于“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什么 , 争议最大的就是山茱萸和吴茱萸 。

认为是山茱萸的 , 观点主要有这些:第一是季节上相符 , 此时正是山茱萸果红艳欲滴、晶莹剔透的成熟季节;第二是地域上接近 , 当时闻名于世的山茱萸产地有两个 , 一个是秦岭一带 , 另一个是山东;第三是易于采折和适于插戴 , 山茱萸、川鄂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这几种名为茱萸的植物中只有山茱萸更易于采折[1

认为是吴茱萸的 , 观点主要有这些:第一是从古代文献发现 , 古人于重阳节佩戴茱萸 , 以辟不正之气;第二是历代作品中对于茱萸有 “色赤 ”、“红萸 ”的描述 , 而据《本草纲目》可以看出 , 吴茱萸开的花为 “红紫细花 ” , 而山茱萸为白色细花 (“开花如杏 ” );三是《名医别录 》中吴茱萸条下有 “九月九日采 , 阴干 。 陈久者良 ”的记载;第四是产地 , 从现代资料来看 , 吴茱萸的分布更广 , 而山茱萸的分布相对较?。 凰匀衔难ё髌分械能镙鞘俏廛镙荹2


对于“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所说的茱萸 , 究竟为何物 ,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 , 都还不能盖棺定论 。 如果从诗词的原意来看 , 应当是山茱萸 , 为什么呢?因为诗词里是的“插茱萸” , 显然 , 满足“插”这个动作 , 且还符合场景的 , 只能是山茱萸 , 因为山茱萸在农历九月已经是红彤彤的果子 , 插在头上或者衣服上 , 美感十足 , 而且山茱萸的气味比较淡 , 属于暗香系列 , 也与小年轻的气质符合 。 但是如果从习俗的角度来看 , 则吴茱萸的可能性比较大 , 为什么呢?因为吴茱萸芳香浓烈 , 适合装香囊佩戴 , 符合“辟邪”特性 。 唐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我们现代人考大学的年纪(十七岁) , 到底是习俗的成分大一些 , 还是玩闹的成分大一些 , 不得而知 。

对于山茱萸和吴茱萸的产地 , 在现代来说 , 的确是吴茱萸的产地要比山茱萸更为广泛 , 但是在古代却未必尽然 。 虽然近几百年来 , 山东已没有山茱萸出产 , 但在古代 , 山东诸城、曹县、荷泽、兖州等地却是仅次于陕西的第二大山茱萸生产地[1
。 从植物学的地理分布来看 , 吴茱萸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 , 而山茱萸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和河南伏牛山、浙江天目山地区[3
。 据《唐本草》对于山茱萸和吴茱萸的产地记载 , 山茱萸在古代山东是大范围(琅琊、宛朐、东海、承县)都有 , 而吴茱萸只是小范围(宛朐)都有 。 如果从植物的地理分布来看 , 再结合王维所写的地理位置 , 吴茱萸的可能性不大 , 山茱萸的可能性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