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泄上气行下气,渗脾湿,清三焦,利六腑,解燥渴

一味奇妙的中药,泄上气行下气,渗脾湿,清三焦,利六腑,解燥渴

文章图片

一味奇妙的中药,泄上气行下气,渗脾湿,清三焦,利六腑,解燥渴

在古时候 , 但凡是略有文采的人 , 都爱吟诗作对 。 尤其是一些精通岐黄之术的文人 , 更爱使用中药名来吟诗作对 , 不仅文采斐然 , 而且意境颇佳 , 就比如这一句:“破故纸糊窗 , 防风不得;黑牵牛过岭 , 滑石难行” 。 一副对联 , 将破故纸、防风、黑牵牛、滑石四味中药与文化意境巧妙结合 , 妙不可言 。 对于这四味中药 , 可能大家相对比较熟悉一点的或许是滑石这味中药 , 因为在化工、陶瓷、化妆品、医药食品、造纸等领域 , 都能用到滑石 , 而且滑石也不仅仅只是一味中药 , 它的用途可太多了 。
滑石这味中药 ,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 它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 , 也有一些分类 , 比如“主身热泄澼” , “荡胃中积聚寒热” , 主要是在强调滑石的泄热作用 , 而治“癃闭” , “利小便” , 主要是明确滑石的利水道的作用;“女子乳难” , 则是以点带面的表示 , 滑石在利窍方面的积极作用;而“益精气” , 则是反应滑石也可以用作“充饥” , 当然对于这一点 , 如果不是情非得已 , 想必没有人会去用滑石充饥 。
自《神农本草经》之后 , 《名医别录》里对滑石的作用也作了补充 , 认为滑石“通九窍六腑津液 , 去留结 , 止渴 , 令人利中” 。 虽然只有寥寥数语 , 但是却也对滑石的药用功效有了一些新发现 , 体现了滑石在通窍、散结、止渴、利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从《神农本草经》到《名医别录》 , 对于滑石这味中药的主要作用 , 还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但是滑石的作用 , 仍然还有更多需要探索 。

自《本经》《别录》后 , 对于滑石的药用功效几乎停滞不前 , 就连《药性论》和《日华子本草》也没有对滑石进行深入探索 。 直到元代医学家朱丹溪 , 对滑石的临床作用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总结 , 直抒胸臆的指出 , 滑石具有“燥湿 , 分水道 , 实大肠 , 化食毒 , 行积滞 , 逐凝血 , 解燥渴 , 补脾胃 , 降心火” 。 这个总结性的表述 , 大大推动了滑石的临床运用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 对滑石的作用又作了补充 , “疗黄疸水肿脚气 , 吐血衄血 , 金疮血出 , 诸疮肿毒” , 这是对滑石功效的又一次升华 , 尤其是滑石对于“金疮血出 , 诸疮肿毒”的记载 , 与现代药理研究的保护创面惊人的吻合 。 李时珍还指出 , “上能利毛腠之窍 , 下能利精溺之窍” , “上能发表 , 下利水道” , 是“荡热燥湿之剂” 。
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对滑石的作用也做了总结归纳 , 首先旗帜鲜明的指出 , 滑石是“清暑解热 , 利水窍之药也” 。 与此同时 , 还提到滑石具有“泄上气、行下气 , 渗脾湿 , 清三焦 , 利六腑 , 解燥渴 , 去妄火”的作用 , 以及“主小便癃闭不通 , 泄泻暴注 , 或时形中热 , 中暑发热、发渴 , 或山岚瘴气 , 水土不服”等临床妙用 。

对于滑石的作用 , 明代医学家缪希雍也有高见 , 认为滑石味甘性寒 , “甘以和胃气 , 寒以散积热 , 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 , 不仅如此 , 还认为滑石是一个上中下都能贯通的妙用 , 明确指出滑石“甘寒滑利以合其用 , 为上能发表祛暑散热 , 中以荡热燥湿、消积滞 , 下利水道、利水除湿、利下窍之要药” 。
滑石由于是矿石类中药 , 因此在使用的时候 , 还是需要进行炮制的 , 对于滑石的炮制 , 历代医家都提出了不同的 , 比如在汉代 , 《玉函》中用“捶碎” , 《伤寒论》中用“研”法;《雷公炮炙论》用“研如粉”“丹皮同煮”的方法;直到宋代首次提出了水飞法 , 一直沿用至今 。 在宋代除了提出了水飞法之外 , 还提出了“炒法” , “火煅通赤”等法 , 明代提出了“烧”和“火煨煅”等炮制方法 。 虽然历代医家对滑石的炮制提出了很多方法 , 但是现代一直沿用的却是以水飞法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