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健委健教中心发布处暑养生提示


(通讯员:彭秘辉)明日处暑 ,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 。 “处”有终止、躲藏的意思 , 处暑 , 即为“出暑” , 有炎热离开的意思 , 表示炎热的夏天结束 。 唐代诗人元稹在诗词《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中有云:气收禾黍熟 , 风静草虫吟 。 意思是:秋气收敛 , 农作物成熟 , 秋风安静 , 虫儿吟唱 。 我国南方地区 , 暑气至此渐止 , 大家终于能从傍晚开始感受到凉爽 , 但是潮湿闷热的感觉依然存在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特发布“处暑”养生防病提示 。
一、起居养生
处暑节气开始 , 天气转凉 , 应改变夏天晚睡早起的习惯 , 每天早卧早起 。 同时 , 每天应安排午睡 , 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 , 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 充足的睡眠 , 是人体有效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保障 。 但是这里要温馨提示 ,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体 , 入秋后 , 自然界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 , 只有聚足阳气 , 才能抵御日后的寒冷侵袭 。 人体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 , 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 , 因此凉席也就可以准备收起来了 。
在穿衣起居方面 , 不要过早的增加衣物 。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 秋季气温稍凉爽 , 早晚适宜的凉爽刺激 , 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 , 以凉而不寒为宜 , 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
二、饮食养生
【省卫健委健教中心发布处暑养生提示】入秋以后 , 天气逐渐干燥 , 中医认为 , 秋季应肺 , 应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 同时要注意多次少饮 , 不要等口渴再喝 。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有云:“肺主秋……肺收敛 , 急食酸以收之 , 用酸补之 , 辛泻之 。 ”指的是处暑节气 ,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原则 , 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 , 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 , 以助肝气 , 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 少吃味辛的食物 , 如辣椒、花椒、葱、姜、蒜等 , 因为味辛的食物具有发散作用 , 会导致人体出汗 , 用少辛的方式可减少肺气的耗散 。 荤食可以选鸭肉、河鱼、河虾等 , 螃蟹等凉性食物要少食 , 以防寒气积压体内 。
年轻人饮食特别要注意 , 随着天气转寒 , 大家在夏季喜欢吃的冰镇西瓜要注意克制 , 西瓜属于大寒瓜果 , 不利于滋阴润燥 。 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 , 建议多吃些温食对于身体是有好处的 。
三、运动养生
对于喜爱运动的人 , 秋天是美好的季节 , 相较于夏季 ,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可以适当加大 。 年轻人可以多开展户外体育运动 。 中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 。 早晚天气凉爽 , 非常适宜运动 。 运动过后 , 如全身出汗 , 可选择避风处晒晒太阳 。 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 , 感受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 , 提高人体对氧气利用率 , 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 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 , 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 , 以滋润皮肤 , 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