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吃靶向药好还是化疗好?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吃靶向药好还是化疗好?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陈曦通讯员朱芸
33%
与化疗相比 , 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ⅢA期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五年无病生存率 , 五年生存率提升了33%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双高”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 靶向药的出现 , 对晚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
此前临床分期Ⅱ期和Ⅲ期肺癌患者术后 , 根据原来国内外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治的指南要求进行辅助化疗 , 五年生存率仅提高5%左右 。 为此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王长利教授团队 , 将可成功治疗晚期肺癌的靶向药前移至Ⅲ期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 , 牵头全国16家医院胸外科 , 开展了一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以下简称EVAN研究) 。 这项研究历时10年 , 在全球首次证实 , 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Ⅲ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愈率 , 给肺癌患者术后治疗带来了新方向 。 近日 ,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方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 。
中晚期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获益低
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 2016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例 , 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例 , 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为82.8万例 , 死亡病例数为65.7万例 , 发病率、死亡率仍居我国首位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82万例 , 死亡病例71万例 , 远高于其他癌种 。
“得益于早期筛查手段的普及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 尤其以胸腔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不断取得进展 , 早期肺癌患者经过规范、精准的微创手术治疗 , 治愈率可达90%以上 。 ”王长利表示 , 但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来说 , 手术后还需要开展术后辅助治疗 。
原先对于临床分期Ⅱ期和Ⅲ期肺癌术后患者 , 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的指南 , 均推荐开展3—4个周期的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 。 但经评估发现 , 其有效性不够理想 , 五年生存率仅提高5%左右 , 有70%—80%的病人不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
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吃靶向药好还是化疗好?】怎样为肺癌术后患者开展更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 , 始终是肺癌诊治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
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有效性相对较高
2010年起 , 王长利团队牵头设计并开展EVAN研究 , 比较了术后靶向药物治疗与传统的术后化疗在Ⅲ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 这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
该团队曾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 靶向药物组和化疗组之间的生存数据有明显差异 。 化疗组两年无病生存率仅有44% , 三年无病生存率则更低 , 只有19.8%;而靶向药物组的两年和三年无病生存率分别达到了81%和54% , 中位生存时间较传统化疗组增加了近一倍 。 与术后常规化疗相比 , 术后靶向治疗将患者两年复发风险降低40% 。
王长利表示 , 研究证实了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有效性相对较高 , 对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有积极影响 。
随着研究结果的公布 , 当时辅助靶向治疗策略被分别写进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一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中 , 还被写进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 。
历经10年的EVAN研究最终完成 , 数据显示 , 靶向药物组与化疗组比较 ,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2个月和61.1个月 , 五年治愈率分别为84.8%和51.1% 。 与化疗相比 , 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ⅢA期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五年无病生存率 , 五年生存率提升了33% , 已经达到既往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