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肿专家教你降低肺癌复发率,为患者长生存“保驾护航”!

手术完的肺癌患者还不能“躺平” 。 很多进行手术的患者 , 虽然肉眼看起来肿瘤切除的很干净 , 但依然有少量癌细胞残留 , 埋下了复发的“种子” , 为了取得更长久的生存期 , 大家都十分关注术后的“辅助治疗”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吴楠教授为我们深入解答了有关术后辅助治疗的5大疑问 。
01
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两大因素
1.病理分期
将影像学的表现和分期结合在一起 , 对现在早期肺癌术后 , 特别是一些含有磨玻璃成分的结节 , 是能够进行预测和评估的 。
例如一个Ⅰ期的患者 , 他是Ⅰa期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结节患者和一个Ⅰb期的有肺腺癌这种高危亚型结构的患者 , 他们的复发风险就完全不一样 。
如果是实性成分占比非常低的部分磨玻璃结节患者 , 患者的生存率会非常高;如果是原位癌或者是微侵润癌患者 , 那么这个阶段癌症的复发风险几乎是零;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腺癌患者 , 如果实性成分占比非常高 , 或者在病理结构上存在一些高风险的病理亚型 , 包括微乳头实性亚型或者是一些低分化的腺泡 , 这部分人群存在这些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病理结构 , 在术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 , 特别是含有微乳头的这部分人群 , 他们的复发风险会更高一些 , 所以对这部分人群 , 我们会更紧密地跟踪、监测 。
北肿专家教你降低肺癌复发率,为患者长生存“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来源:摄图网
2.高危亚型
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会将肺癌的高危亚型 , 尤其有腺癌结构的、有超过20%高危结构的 , 这部分人群叫做低分化G3型腺癌 。 这部分人群的复发风险明显超过了G1和G2那部分结构小于20%高危亚型的人群 。 同时还要考虑一些更细致的结构 , 比如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等等 。
02
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如何选择?
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很多 , 怎样选择还是要回到病理分期 , 这始终是治疗的金标准 。
ⅠB-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我们术后辅助治疗的重点人群 。 目前不确定能有多少生存获益 , 所有从1B期到3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整体生存率只提高了4%-5% , 这个数据并不让人惊喜 , 所以还需要有更多术后辅助模式的创新 。 比如:术后辅助靶向和术后辅助免疫 。
1.术后辅助靶向
这是比较适合中国人的一种方案 。 因为亚洲人群EGFR突变的比例较高 , 在国际指南上 , 更多的把三代奥希替尼的治疗纳入了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当中 , 一代药物并没有写入NCCN指南 。
北肿专家教你降低肺癌复发率,为患者长生存“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北肿专家教你降低肺癌复发率,为患者长生存“保驾护航”!】免疫治疗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治疗 , 但在去年有两个大型的随机多中心的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案已经有了结果 , 能够改善ⅠB-ⅢA期患者的整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
关于辅助治疗的最优选择指南上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 这些治疗方式还需要后续更多的数据来证明 , 这部分还是期待后续的研究吧
03
术后要不要做基因检测?怎么做?
我们知道临床研究表明 , EGFR靶向药物可延长EGFR突变阳性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DFS) , 并能显著降低远处复发特别是脑转移的风险 , 因此对于肺癌患者来说 , 术后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吗?做热门靶点还是最好都做呢?
判断患者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还是取决于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