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二 )


园区引领辐射带动 。 农(林)业产业园区从无到有 , 2019年实现“零”的突破 , 目前已累计建成省、州、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165个 , 其中省级星级园区7个 , 总产值达50.29亿元 , 就近吸纳农民入园务工19.1万人 , 带动园区周边发展特色产业45.51万人 , 园区农民人均增收5510元 。
农业生产基础不断提升 。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 , 有效改善提升农田质量 。 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远程控制、无土栽培、数字农业等新技术和新装备陆续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 生产方式已实现质的跨越 。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 共培育农业合作社1.1万个、家庭农场2.5万户 , 其中国省级示范合作社181个、示范场112个 , 2021年新评定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8家、州级示范场51家 , 带动80%的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
农特产品叫响“大凉山”
10月下旬 , 凉山州会理市的会理石榴销售季接近尾声 , 盐源苹果正好进入销售旺季 。
“在凉山 , 我们的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 ”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安宁河流域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干热河谷高效农业产业带、二半山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带和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带“一区三带”现代农业布局逐渐成型 。
截至2021年末 , 凉山州成功创建了7个省级星级园区 , 省、州、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累计165个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3万亩 , 产量250.8万吨 , 实现连续19年增产 , 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四;生猪出栏479.6万头、位居全省第三 , 牛羊出栏466.54万头、居全省首位 , 肉蛋奶等产品供给充足;马铃薯种植面积252.63万亩、产量77.1万吨 , 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4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收购烟叶231.11万担、蚕茧53.2万担 , 水果产量215.8万吨 , 均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蔬菜播种面积142.12万亩、产量332.82万吨 , 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五、产量位居全省第三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凉山州建成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生产基地 , 被授予“中国苦荞之都”的称号 。 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生产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县(西昌、德昌、会东) 。
凉山州的“农产品之最”远不止这些:凉山州建成中国西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中国南方优质高原水果基地 , 建成全省最大草食畜生产基地 , 拥有全国畜牧业大县1个(会理) , 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县4个(会理、西昌、会东、昭觉) 。
此外 , 凉山州还是全省最大的优质蚕种、优质蚕茧、优质生丝和优质桑葚生产基地 , 凉山桑蚕茧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荣获“中国茧丝之都”和“中国蚕丝之乡”称号 , 德昌荣获“中国果桑之乡”称号 。 凉山州西昌市建成南方唯一热带血缘硬粒型玉米制种基地、国家级制种大县、省级现代玉米农业园区、省级非主要农作物洋葱种子基地(西昌) 。
目前 , 凉山全州“两品一标”共计创建122个 , 其中绿色食品58个、有机农产品3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 。 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 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县域公共品牌10个 , 已授权1490个农产品使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标志 , 年产值190亿元 。
乡村面貌焕发新容颜
深秋时节 , 走进凉山的村村寨寨 , 喜人的丰收景象 , 整洁干净的路面 , 错落有致的彝家新居 , 与蓝天白云组成了壮美的秋日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