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西昌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示范区 。 禅心摄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凉山草莓 。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农科芯城规划图 。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会理市彰冠石榴万亩示范区一角 。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凉山州标准化养猪场 。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文章图片
凉山马铃薯长势喜人 。
深秋时节 , 走进凉山安宁河谷 , 稻谷飘香 。 在会理、会东等地烤烟收购站 , 农民忙着交售烟叶;在彝区 , 马铃薯、荞麦等喜获丰收 。
凉山: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建设“天府第二粮仓”】10月25日 ,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 , 会上透露 , 70年来 , 凉山农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2.9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42.56亿元 , 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增” 。
建州70年 , 凉山社会经济发展“一步跨千年” ,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凉山州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 。 特别是近10年来 , 凉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 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关键支撑 , 农业已经成为凉山州发展面积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增收渠道最稳的产业 。
2021年 , 凉山州第一产业总产值742.56亿元、增长7.8% , 增加值431.63亿元、增长7% , 第一产业总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8元 , 增速10.3% , 增速与全省持平 。 较2012年 , 实现了农业产值翻一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两番的成绩 。
□屈勇禅心何流骆德芬(图片除署名外由凉山州农业农村局提供)
农业强州底气足
2022年9月23日 , 中国农民丰收节凉山州分会场“庆丰收·迎州庆”活动在西昌市拉开帷幕 。
展示台前 , 优质粮油、优质烟叶、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紫色马铃薯等10个大类、111个小类、658个品种 , 无不折射出凉山人民的幸福生活 , 更是对凉山优质农特产品的丰富展示 。
放眼凉山6.04万平方公里的热土 ,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 具备建设“农业强州”的优越条件 。
气候条件优越 , 空气质量优良 , 光热资源充足 , 气候类型多样 ,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
土地资源富集 , 耕地、园地居全省第一 , 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居全省第二 , 草地、湿地居全省第三 , 耕地面积856万亩 , 草山面积2816万亩 , 人均耕地1.64亩、草地5.28亩 ,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33万亩 , 建成高标准农田356.65万亩 , 粮食生产功能区182万亩 。
水资源充足 , 境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干流 , 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 , 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有邛海、马湖、泸沽湖等23个内陆淡水湖 。 地表水总量380亿立方米 , 地下水资源量86.9亿立方米 , 大多在Ⅱ类水质以上 。
生物种类繁多 , 森林覆盖率达50% , 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6000多种 , 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 地方畜禽类品种有凉山黑猪、凉山黑绵羊、西昌钢鹅、美姑岩鹰鸡、美姑山羊、建昌黑山羊等15个 , 优势种业有凉荞系列、凉薯系列、凉单玉米系列、昌米系列、菁松皓月蚕种、油橄榄等 。
“十三五”以来 , 凉山州实施“产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战略 , 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育主体、拓市场”工作思路 ,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