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勇|综述丨中药新药获批数量缓慢增长,多方合力破局( 二 )


中药研发需要推出配套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院长张伯礼曾指出 , 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 业内人士认为 , 专业人才短缺、中药传承没有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可量化质量标准 , 中药材供应存在诸多问题 , 这些都影响中药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 。
“就中药新药研发状况来看 , 处方用量大多依据药典规定 , 亦有根据剂型、制剂量、服用量而确定药物用量的 。 少数新药复方制剂 , 通过一期临床实验后才确定服用剂量 。 ”邓勇指出 , 多数药材剂量的标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 缺乏严格、合理的筛选 。 对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要求分别对疾病和症候进行评价 , 看似全面 , 实际是以疾病疗效评价为主 , 以症候疗效评价为辅 , 势必有悖于体现中医药的特色 。
基础研究弱、科技含量低 , 也成为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 , 深入做过一些化学成分研究的却不多 。 如果药物成分与药理作用不能一一对应 , 在提取时就很难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取舍 , 为保证药效 , 往往不敢轻易丢掉哪一类成分 , 因而也就很难做到“精、细、小”的新剂型 。
在邓勇看来 , 上述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形成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 共同商讨扶持中药创新研发的配套机制 , 改变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 , 建立符合中药新药研发上市销售的配套政策、标准、流程等 , 才能真正推动中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 促进产业发展 ,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卡拉
【邓勇|综述丨中药新药获批数量缓慢增长,多方合力破局】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