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二 )


文章图片
仅凭这一点就做出判断也是不严谨的 。 专家还通过对同时出土的礼器、生活用具以及陶侍女俑的形制的综合判断 , 进一步验证了年代是西汉无疑 。 在验证朝代之后 , 专家又根据侍女俑确定了墓主人的大概身份 。
在固有印象中 , 拥有墓葬群的一定是王公贵族 , 放到西汉怎么也应该是个诸侯 。 可经过史料以及侍女俑给出的信息 , 却可得知墓主人的身份并不高 。 虽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 但是在西汉时期 , 也就是在汉朝建立的初期 , 国家对具体各方面的限制还没有那么严重 。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也就是史书上所写的:“国家不设衣服车旗之禁” 。 因为国家没有规定 , 所以当时的丧葬制度也没有比较严格的登记规定 , 不仅是陶俑上可以僭越 , 就连棺椁的使用上也能存在平民超越贵族的现象 , 所以即使是平民也可使用大量的陶俑陪葬 。
但虽然西汉初期僭越现象频繁发生 , 但是毕竟比不上贵族 , 尤其是在属地方面 。 贵族有府宅 , 诸侯有分封 , 所以他们的墓也不会很小 。 而陶侍女俑主人的墓葬却不大 , 因此可推断他的身份是中下层官吏或家境较殷实的平民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三、近观陶侍女俑
因为史书上对于贵族的宴会有所介绍 , 而对于平面的宴会所言甚少 , 所以很多专家也在墓葬群中寻找“夜宴”题材的乐舞俑 。 不过可惜的是 , 并未找到 , 毕竟乐舞俑的流行时间是在东汉 。
前面提到这是第一次发现完整的陶侍女俑 , 为什么说是第一次呢?原来之前也发现过陶侍女俑 , 但是每次发现时只能找到头部 。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 , 一种情况是因为陶俑的脖子以下是木质身体 , 不易保存 , 另一种情况则是本来身体和头部就是分开烧制的 。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因此这一次出现的完整陶侍女俑非常的振奋人心 。 观察侍女俑的形态 , 可发现其神态安详 , 细腻圆润眉目清秀 , 头梳中分双髻 , 在西汉只有少女才是双髻发型 。 再看其躯干线条则是抽象的 , 甚至些许飘逸 , 广袖低垂 , 深衣曳地 , 一派恭敬 。
因为陶俑都是原型的 , 从面容恬淡含蓄内敛的脸上 , 还可看到她们蹙眉深思的气质 , 仿若在沉思 。 可她们在想什么 , 又有谁关心呢?那个时代不会留下她们的名字 , 若是没有这个陶俑 , 她们似乎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四、总结
如果说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 那么这些陶俑的出现 , 则是在向后人展示底层人的生活 。 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小说的创作过程中 , 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领导者、大人物的所思所想 , 底层人的所思所想却无人问津 。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陶俑的出土虽然不能还原底层人民的生活 , 但是却能带我们这些后人靠近他们的生活 。 两千年前贵族统治下的士人如何生活 , 如何工作陶俑似乎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解答 , 这是这次陶俑出土的意义 , 也是考古的意义 。
《唐宫夜宴》盛唐侍女爆红:再往前六百年,洛阳的侍女竟是这样
文章图片
探寻历史并不是一种追忆过去的无用功 , 而是走进历史 , 以千年的历史文化弘扬文化自信 。 爆红的《唐宫夜宴》意味着文化自信正在苏醒 , 新出土的陶俑更展示了历史文化的深厚 。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 , 更不能忘记历史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