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胖不胖?切勿盲目减肥

我到底胖不胖?切勿盲目减肥

文章图片

夏季 , 又到了需要亮身材、比健康的时候了 , “我要减肥!”也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 减肥成了爱美人士的永恒话题 。 但前不久的两则新闻让不少人都看得唏嘘不已——“15 岁少女为爱减肥 , 患上厌食症不幸去世 , 生前体重不到 50 斤”“体重 312 斤的网红‘翠花要逆袭’在一家减肥训练营中休克去世” 。 我们在震惊之余 , 应该认真审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不正当减肥方式了 。


我到底算不算“胖”呢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数据显示 ,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 。 6 岁以下儿童和 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分别达到 10.4% 和 19.0% ,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34.3% 和 16.4% , 也就是说 , 目前中国成人有超过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 。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 预防控制肥胖已迫在眉睫!




“胖”和“不胖”不能单凭我们主观感觉来判断 , 也不能只看体重或身高 , 那该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呢?一般我们采用体重指数(BMI)、腰围等作为判断肥胖的常用简易指标 。





体重指数(BMI)
计算方法 :BMI = 体重(千克)÷ 身高(米)2 。 在我国 , 超重的定义为 BMI ≥24千克/米2且<28千克/米2 , 肥胖的定义为 BMI≥28千克/米2 。 当然 , 体重指数不适用于有些人群 , 如运动员、老年人、怀孕或哺乳中的女性等 。


腰 围
脂肪过多堆积在腹部 , 形成腹部肥胖 , 也叫中心性肥胖(即向心性肥胖) , 这也是最容易危害健康的一种肥胖 。 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 , 亚太地区男性腰围≥90厘米 , 女性腰围≥80厘米均属于腹部肥胖 。 但这个标准与身高有一定关系 , 如果身高太高或太矮 , 那用这公式就不准确了 。


体脂率
还有一些人的体重指数和腰围都是正常的 , 但身体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失调 , 造成体脂率超标 。 这种人群不太容易被发现 , 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 他们除了需要减脂 , 还需要增肌 。 体脂率可以通过专业仪器来测定 。 亚太地区体脂异常的标准为男性>25% , 女性>33% 。
如果上述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 , 大可不必盲目追求体重数字的好看 。




减重/减肥误区要了解


大多数人对肥胖的印象还停留在“不美”的层面 , 殊不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症”确定为慢性疾病 , 肥胖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 如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冠心病等风险都会显著增高 。


面对飙升的体重 , 许多人都会下定决心来减重 , 采取诸如不吃饭、大运动量的运动、吃减肥药等方法 。 但是 , 这些不科学的减肥方法不仅会损伤身体 , 还有可能越减越肥 。 我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减肥误区 。


误区一:不吃主食和晚饭
单纯靠节食、不吃主食、不吃晚饭来减肥 , 会导致营养失衡 , 破坏规律的进食习惯 , 不利于人体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的供应 。


误区二:用代餐来代替一日三餐
吃代餐在一开始减重时确实有一定作用 , 比单纯的节食减肥要能够提供饱腹感 , 但长期用“代餐”取代正餐 , 吃出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在少数 , 更有甚者还会引发失眠、脱发、肝肾损伤、低蛋白血症等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