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又苦又寒,却是很多皮肤病的克星,内服外洗都有用

一味药又苦又寒,却是很多皮肤病的克星,内服外洗都有用

文章图片

一味药又苦又寒,却是很多皮肤病的克星,内服外洗都有用
味药又苦又寒 , 却是很多皮肤病的克星 , 内服外洗都有用!


湿疹和各种股癣等皮肤瘙痒性疾病 , 这两种病 , 都有一个共同症状 , 那就是瘙痒 , 这也是困扰病患的主要症状 。


那么 , 瘙痒的机理是什么?中医学是如何认识瘙痒这种症状的?


【一味药又苦又寒,却是很多皮肤病的克星,内服外洗都有用】中医对痒的认识 , 基本有这么几句话 , 这也是中医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基石 。 第一句话 , 风胜则痒 。


什么是风呢?风 , 来去无踪 , 你无法找到它的固定位置 。


比如我说荨麻疹 , 很多得过这种病的人一定会深有体会 , 一会脖子上痒 , 几分钟后手掌上痒 , 一会儿跑到别的地方了 , 这种痒没有固定位置 , 所以像风 , 风不就是流动性没有固定位置的征象吗?我们称之为风邪 , 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过敏 。


中医认为 , 这种瘙痒是风邪入侵皮肤 , 藏在皮肤里面的微小孔隙里 , 内不得进 , 外不得出 , 进退两难 , 就在里面乱冲乱撞 , 当然冲撞的力量很小 , 所以形成一种瘙痒的感觉 。


所以 , 治疗荨麻疹 , 中医主要还是用一些祛风解表药 , 通过发散表邪 , 把藏在皮肤里的风邪一股脑排出去 , 这样就不会瘙痒了 , 比如很常用的桂枝麻黄各半汤 , 就是专门治疗风邪瘙痒荨麻疹的常用方剂 。


其中的麻黄有发汗作用 , 汗一出 , 毛孔打开 , 就相当于给了风邪一个外逃的通道 。 风邪排出去了 , 不再在里面乱冲乱撞了 , 也就不会再痒了 。


第二句话 , 湿热生虫 , 虫动则痒 。


这个也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讲的一个机理 。


到了又热又湿的夏季 , 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层出不穷 , 为什么夏天这么普遍呢?主要就是湿热环境下 , 皮肤上的一些“虫”繁殖过多 , 虫子在皮肤里蠕动造成瘙痒 。


比如 , 我们很多人都有脚气、手癣、股癣 , 这个病就痒的受不了 , 其实就是湿热潮湿天气下 , 真菌过度繁殖导致的 。


所以 , 针对夏天的各种瘙痒 , 我们离不开一味能够清热祛湿的妙药灵丹 , 这个妙药就是苦参 。


苦参 , 一听名字我们就知道它很苦 , 苦参究竟有多苦呢?都说哑巴吃黄连 , 有苦不能言 , 但是苦参的苦比起黄连那苦多了 。


苦味药有什么功效呢?中医讲 , 苦能燥湿 , 苦能清热 。


但是苦为什么能够燥湿 , 为什么能够清热 , 教科书上没有教给大家 , 其实 , 这里面是有一套很深刻的逻辑机理的 , 否则我们的古人凭什么就说苦能清热、苦能燥湿呢?知道了这后面的逻辑 , 学起来很省力 , 用不着死记硬背了 。


在此 , 我把自己的思考说一下 , 看看大家能不能领悟 。


我们都蒸过馒头 , 那些黑了的地方就是很苦的 。


苦为火之味 , 如果我们把一个东西放在火上烧 , 把它烧黑成焦炭 , 那么这个焦炭是苦味的 , 所以 , 苦味为火之余气 。


火在五行中位居南方 , 因为南方普遍比北方热 。


但是 , 火不能一直很热 , 它可以到1000度 , 但是不能到一万摄氏度 。 它必须内含一种相反的东西 , 才能制约它的无限火热 , 这个是天地自然阴阳相合的真理 , 有阳必有阴 , 有热必有寒 , 热不能无限制的热 , 其自身必然有限制它无限热的东西 , 那么制约火无限热的这种东西一定是寒凉的 。 而这种寒凉之性就藏在苦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