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市值巨头诞生,这个医美赛道还能更火吗?( 三 )


从各家企业的选择来看 , 胶原蛋白用在功能性护肤类、医用敷料类、注射填充类的产品居多 。 其中 , 功能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是主流选择 , 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根据沙利文的数据 , 在胶原蛋白细分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中 , 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排在前两位 , 分别在2017年到2021年达到了52.8%与92.2%的增长率 。
市场规模方面 , 以重组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为例 , 该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8.4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46亿元人民币 , 年复合增长率为52.8% , 并预计将进一步从2022年的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645亿人民币 , 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5% , 拥有百亿市场潜力 。
这里面的原因大致有二 。 一是技术难度上 , 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的研发门槛小于III类注射类产品;二是随着光电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井喷 , 医用敷料这一术后护理产品随着轻医美项目规模的上涨而增长 。
巨子生物的快速发展 , 就是站在了功能性护肤与医用敷料起势的风口 。
翻开巨子生物的招股书可以发现 , 其营收主要由功能性护肤产品可丽金(妆字号)与医用敷料可复美(械字号)两大单品贡献 。
财务数据显示 , 2019年至2022年前5个月期间 , 可复美的营收分别为2.9亿元、4.21亿元、8.98亿元和4.28亿元;可丽金的营收则分别是4.81亿元、5.59亿元、5.25亿元和2.38亿元 。 二者合计收入占到总营收的90%以上 。
300亿市值巨头诞生,这个医美赛道还能更火吗?
文章图片
巨子生物营收结构动脉网制图
不仅如此 , 两大品牌的毛利率也很高:可复美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 而可丽金的毛利率也一直维持于80%以上 。 这得以撑起巨子生物超高的毛利 , 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的前5个月 , 毛利分别实现7.97亿元、10.07亿元、13.54亿元以及6.67亿 , 毛利率分别为83.3%、84.6%以及87.2%和85% ,
贝泰妮旗下则有敏感肌护肤品牌薇诺娜 , 该产品贡献了贝泰妮绝大部分的营收 。 财报显示 , 贝泰妮2019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9.44亿元、26.36亿元、40.22亿元 , 而薇诺娜品牌销售收入就占了贝泰妮这3年总营收的99.68%、99.85%、99.37% 。
另外 , 丸美股份在2021年3月与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发布高效抗衰护肤品牌“美丽法则” , 原料采用全人源胶原蛋白 。 创尔生物也打造了“创尔美”品牌 , 主要成分为天然胶原 。
竞争压力有多大?根据国海证券报告 , 截至2020年6月 , 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的批文共有467个 , 以医用冷敷贴为主的一类证占比90% , 以创面敷料为主的II、III类证占比则分别为9%与1% , 医用敷料获批的产品类型已较多 。
而在功能性护肤品方面 , 标点医药数据显示 ,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 在淘宝天猫平台上销售额前100位的修护类贴片面膜中 , 超过1千万元销售额的品牌数量就达到了28个 。 而韩束、膜法世家、资生堂等品牌影响力较大的化妆品公司 , 市占率最高也未超过10% 。
因此 , 综合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等对具有消费属性产品销售影响较大的因素 , 功能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头部效应初显 ,
未来趋势将如何演进?
随着此次巨子生物上市 , 锦波生物IPO获受理 , 创尔生物转战北交所 , 市场格局渐趋稳定 , 头部效应初显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其他胶原蛋白公司还有机会跑出来吗?
针对此 , 陕创投的投资人王辰晨此前告诉动脉网 , 在医用敷料市场中 , 除非初创公司能够做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 否则很难与几家头部公司抗衡 , 留给它们的可能就只有做周边产品、代加工这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