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我的收获比博茨瓦纳钻石珍贵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医疗援非700多天
林健:我的收获比博茨瓦纳钻石珍贵
福州人物
林健:我的收获比博茨瓦纳钻石珍贵
文章图片
林健 。
见到两年未见的儿子 , 福州市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健差点掉下眼泪——那个出国前才到自己肩膀的孩子 , 现在已超过耳朵 , 足足高了30多厘米 。
林健是中国(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 。 经历700多天的援非任务 , 10月1日作为首批返程队员 , 他踏上了“万里归途” 。 经长途飞行和隔离 , 17天后 , 他才真正见到家人朋友 。 近日 , 采访人员采访了林健 。
联系上林健时 , 他正陪着家人 。 “两年未归 , 尽可能多为家里做点事来弥补 , 比如多做点家务 , 多些陪伴 。 ”林健说 , 因为疫情 , 他们这批医疗队的援非可能算是“空前绝后”的 , 是“非常时期 , 非常人员 , 非常派遣” , “我们用2年时间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
林健:我的收获比博茨瓦纳钻石珍贵】时间回到2020年9月 , 经过层层筛选 , 林健和同事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黄鹤宁成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 , 开展为期2年的医疗援助 。
林健被安排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公主玛丽娜医院 。 这虽是博茨瓦纳国家级医院 , 但医疗条件还是比较艰苦 , 而且当地的无菌观念也很缺乏 。 “记得第一次上班 , 看到输液针头掉出来 , 护士没有重新消毒直接把针头再扎进去……”林健说 。
正因为当地的医疗条件落后 , 医疗制度的不同 , 让林健和同事顿感责任与压力特大 。
最让林健难忘的是 , 刚到不久 , 就接诊了一名6岁的小女孩 。 女孩颅内有巨大肿瘤 , 比鹅蛋还大 。 肿瘤的压迫已导致女孩右侧肢体无力 , 经常跌倒 。 如果不手术 , 一直生长的肿瘤会让女孩瘫痪、昏迷 , 甚至失去生命 。 可在当地的医疗条件下 , 这样的开颅手术风险很大 , 器械缺、助手缺、血液缺 , 孩子甚至下不了手术台 。
为了救治女孩 , 林健决定放手一搏 。 对于这个在国内不算难的手术 , 他连着看了几天的视频 , 不断复习 , 只为保证手术能完成得更完美些、出血更少点 , 以保证万无一失 。
在林健努力下 , 手术在显微镜下成功进行 。 当时临时上阵的助手惊叹说:“我还从来没在显微镜下做过手术 , 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手术 。 ”
如今 , 小女孩恢复很好 。 由于手术在圣诞节前夕完成 , 孩子母亲反复感谢林健这位中国医生 , 说这是圣诞老人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 “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医生而感到非常自豪 。 ”林健说 。
和以往援非医疗队不同的是 , 林健他们除了要时常经历与艾滋病人面对面之外 , 更是经历了5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 临床工作中暴露的风险很高 。
处在这样“暴风眼”中 , 林健和其他队员一起 ,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 尽量减少外出 。 单调而艰苦的工作生活中 , 他们在尽力尝试适应——驻地空地开发成菜园 , 结出绿莹莹的丝瓜 , 周末食堂不开伙 , 就跟其他医疗队员搭伙自给自足 。
“比起这些艰难 , 最难的还是和亲人分离 。 ”林健说 , 因为疫情 , 没有了探亲假 , 整整两年 , 家人只是手机里的影像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林健克服着重重困难 , 不断救治病人 , 并授人以渔 。 他总是在查房、手术中 , 给当地年轻医生传授经验和技巧 。
“身处异国他乡 , 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的意义 。 ”林健说 , “我们不一定能带走博茨瓦纳的钻石 , 但却收获了比钻石还珍贵的精神财富 。 ”(全文共12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