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做饭服务是好生意吗

上门做饭服务是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最近网上兴起了一种为陌生人上门做饭的服务 , 发帖者大都是家庭主妇或美食爱好者 , 做4个菜报价60元左右 。 他们只要在社交平台晒出几张家常菜的照片 , 标注“上门做饭” , 底下就有一堆人追着问能不能来自己家做饭 。 留言的基本是自己不会做饭又不愿再吃外卖的年轻人 , 以及需要特殊饮食的孕妈、小孩和老年人 。 每一条询问上门做饭的留言 , 似乎都在诉说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利用空余时间上门做饭 , 跟有车的人上下班路上接顺风车、有房的人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等方式类似 , 都算共享经济 。 但上门做饭不需要资产 , 只需要技艺 , 门槛低得多 。 从上门“煮”妇、“煮”夫们的晒图来看 , 会炒西红柿鸡蛋、香菇油菜、青椒肉丝也能撑起这种灵活就业方式 。 有位小“煮”妇甚至表示 , 自己没什么拿手菜 , 客户想吃什么她就当场看视频学做 , “不好吃不收钱” 。
美好的一面说过了 , 得说点冷静的话 。 从收入来看 , 上门做饭谈不上“钱途”光明 。 首先 , 受众有限 , 食材加人工可能比点外卖还贵 , 愿意花钱的人注定是少数;其次 , 洗菜、切菜、炖煮耗时不短 , 再加上路途时间 , 一个人一顿饭只能服务一家 。 工作日客户赶时间 , 经常会要求吃饺子等面食 , 包60个饺子才收20元 。 几十元上百元的“大”单子 , 往往只能等周末 。 所以 , 不少上门“煮”妇、“煮”夫们的每月收入很少超过2000元 , 远不及长期受聘的家政阿姨 。
同时 , 请陌生人上门做饭存在安全隐患 。 除了雇佣双方的人身安全 , 主要担心食品安全风险 。 沟通中 , 绝大多数上门做饭者表示自己没有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人员必备的健康证 。 由于是个人行为 , 约定时间和服务内容全凭雇佣双方私下沟通 , 一旦出现爽约、口味不佳或者烫伤、摔碎厨具等意外情况 , 也可能产生扯皮纠纷 。 现阶段 , 作为信息中介、从流量中受益的平台 , 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监督职能 , 或许可以尝试对开展此项业务的发帖者审核备案 。
赚钱不多、风险不小、麻烦不少 , 预示着定位于解决家庭日常需求的上门做饭 , 恐怕难有理想的市场规模 。 尽管如此 , 这种现象依然值得关注 , 其中也蕴含商机 。
上门做饭不是新事物 。 2013年前后火热的O2O浪潮中 , 市场上曾出现过一批主推私厨上门的创业项目 。 借力资本 , 一时风光 , 不少消费者都薅过“9.9元请大厨做饭”的羊毛 。 在企业管理下 , 正规厨师的手艺和服务水平可能还超过了如今这些业余选手 。 可惜受制于消费场景有限、经营成本过高 , 失去资本输血后 , 私厨上门企业只能黯然离场 。
风水轮流转 。 当初外卖是靠着快捷便宜占领了消费市场 , 让大厨们吃了闭门羹 。 时隔多年 , 吃腻了外卖的消费者却又把大厨请进门 。 只不过 , 这一次大厨们从百亿元补贴的O2O变成了灵活就业的C2C 。 这说明 , 消费者吃得更好、更方便、更健康、更有性价比的需求始终存在 , 且一直在变化中 , 需要市场来满足 。
上门做饭服务是好生意吗】不久前 , 住建部、民政部联合提出 , 将在试点社区配建公共食堂等便民设施 。 社区食堂与上门做饭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 , 都是需要高效率、高性价比解决吃饭问题的人 。 在社区食堂之外 , 现有的餐饮行业若能顺应消费者需求 , 也许可拉动一条新增长曲线 。 最近 , 市场上已出现企业商家承接上门做饭业务 , 效果有待观察 。 若要问灵活就业者做的西红柿炒鸡蛋有啥不一样?一盘从自家厨房端出来的炒菜 , 总归多一点家的味道吧 。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