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时,医生为什么总让你先“拍个片子”?( 三 )


而这项检查必须在病人完全不动的状态下进行 , 否则就会产生运动伪影 。 但由于的肿瘤长在腹腔 , 呼吸起伏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 为了更好地完成检查 , 冯仕庭带着医生及技术组的团队反复尝试多种成像序列 , 花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MRI检查 , 得到优质的影像图像 , 精准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 , 助力临床的精准治疗 。
最终那位患者通过MDT诊治成功切除病灶 。 这是全球第二例、全国第一例通过体外循环、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肾静脉切断重建、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联合治疗手段 , 成功切除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病例 。
“影像科只有在MDT中不断迎接临床挑战 , 才能不断成长 , 更好地开展新技术解决新的临床问题 。 ”
看病时,医生为什么总让你先“拍个片子”?
文章图片
中山一院肝胆胰外科中心MDT现场
精准医疗 , 影像先行
过去十年 , 肿瘤的精准治疗发展迅速 , 新兴研究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涌现正颠覆癌症诊疗的理念和模式 , 而影像技术的发展迭代也正助力着肝癌的精准治疗 。
冯仕庭仍记得2005年时 , 中山一院引进第一台64排CT后 , 成功地检查出了数毫米的肿瘤 , “CT1毫米的层厚不仅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非常高的分辨能力 , 也为小病灶的检出提供很大的便利 。 ”
不久之后 , 磁共振成为“发展主流” , 且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新一代技术出来 。 由于CT是靠密度来分辨病灶 , 因此有时对病灶的检出不够敏感 , 但是磁共振却能极大提高软组织分辨力 , 此外磁共振除了无X射线辐射、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血供外 , 在评价肝癌病灶大小、内部结构、边缘细节等方面优于CT 。
随着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的出现 , 肿瘤筛查的精准性“更上一层楼” 。
在早期肝癌筛查中 , 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能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效率 。 冯仕庭举例道 , 肝炎患者中最终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 , 肝硬化中会有不同的结节 , 但利用其他检查方法很难判别 , 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进行精准诊断 。 但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可以很早期的发现1公分以下小肝癌 , 并且可以对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风险分层 。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是《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中重点推荐的、较可靠的早期肝癌或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 。
在今年最新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 , 肯定了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的作用 , 其明显提高了直径小于1厘米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 。
精准医疗 , 影像先行 。 冯仕庭认为 , 影像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精准快” , 为实现对疾病的快速诊断、精准评估提供便利 。 实现“看清原来看不清的 , 看见原来看不见的”“虚拟病理”的新境界 。
目前 , 中国每年约有41万新发肝癌患者【3】 。 和邵雪的父亲一样 , 他们与肝癌的对抗注定是场漫长的战争 。 但在这场战争中 ,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 , 没有人想要放弃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 , 要在2030年把我国恶性肿瘤的总体五年生存率提高15% 。
在促成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提升15%的路上 , 匡铭认为 , 医院层面要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MDT模式;行业层面 , 要做到“左手指南右手指控” , 以国家卫健委的疾病治疗指南为基础 , 在达成疾病诊疗的共识基础上 , 还做指控质控的指标 , “之前指南告诉你应该这样做好 , 从指控来讲就告诉你必须这样做 。 ”但重要的是在根源上降低 。 在中国85%的肝癌都是因为由乙肝引起的 , 提升乙肝疫苗接种率才能从根源上得到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