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投资中国正加码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罕见病创新药亮相抗病毒新药“亚洲首秀”
跨国药企投资中国正加码
跨国药企投资中国正加码
文章图片
图为赛诺菲疫苗无人疫苗接种舱本报采访人员左妍陈炅玮摄影报道
在赛诺菲疫苗展台 , 新一代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亮相 。 坐上这个类似“头等舱”的设备 , 接种一剂疫苗平均只要35秒左右 。 全新升级的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可以通过AI在线预约、人脸识别、系统接种信息匹配(三查七对一验证)等方式实现疫苗接种前的智能化 。 通过人体工程学设备、视觉识别、红外测温等实现3D靶点定位扫描 , 进而实现全自动接种 。 此外 , 它具有全环境标准冷链存储 , 自动识别疫苗、包装拆解安装、传输等功能 , 能实现疫苗的可追溯与安全存储和接种场景下的“零差错”取苗 。
肿瘤创新药、罕见病创新药、最新获批的疫苗……采访人员在本届进博会上看到 , 药企巨头纷纷携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全产品矩阵、全球首发产品及创新解决方案亮相 。 进博会已成为加速创新成果引入和落地的“驱动器”和“孵化器” , 5年来激励着展商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 本土产业链日益完善 , 业务成绩斐然 。
借力溢出效应
加速成果落地
过去 , 中国患者想“用得上”创新药 , 通常会比国外晚5至6年 , 借进博平台和政策红利 , 大量创新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中国 , 开展临床试验 , 加速获批 。
武田制药是进博会的“老朋友” , 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以及中国政府优化审批审评、加速新药获批的一系列强有力举措 , 武田制药的“中国速度”令人瞩目 。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 , 武田制药已有5款罕见病领域创新产品在华获批 。 本届进博会上 , 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疾病治疗的马立巴韦迎来“亚洲首秀” , 这是目前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器官移植或造血细胞移植后 , 难治性(伴或不伴耐药性)(R/R)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疾病的药物 。
进博会五年间 , 诺和诺德累计有18款创新药、10款注射装置在进博会展示 , 其中10款在进博会首展 。 例如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液诺和益去年获批即首展 , 今年3月正式在中国上市 。
欧唐静(恩格列净)是勃林格殷格翰展台上的明星产品 , 2022年8月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 , 是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症状性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的SGLT-2抑制剂 。 此外 , 罕见皮肤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克星”佩索利单抗也在进博会上亮相 。 受益于“中国关键”项目的推动 , 佩索利单抗是勃林格殷格翰第一个中国参与早期临床试验并实现全球同步递交注册申请的创新药 , 有望于2022年内在华获批 。
赛诺菲旗下的达必妥是名副其实的“进博宝宝” , 它已五度亮相进博会 。 每一次来 , 都带着一点进步和变化 。 2022年6月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达必妥用于治疗6个月至5岁婴幼儿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 , 这也意味着达必妥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实现全人群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控制的系统性药物 。 携婴幼儿新适应症奔赴进博会 , 加速惠及全人群AD患者 。
助力本土医疗
跨国药企投资中国正加码】持续加码投资
搭乘着“进博快车” , 罗氏制药四年来共展示了超30款新药和新适应症 。 今天 , 罗氏中国加速器举行了成员企业集体亮相及授牌仪式 , 11家罗氏中国加速器现有成员企业首度集体亮相 。 现有的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8项早期研发合作 , 共同探索新的科学方向和技术平台 。 加速器亦将推动张江新型创新生态圈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 全新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 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 将在2023年春季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