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民斗:往田里一蹲就是三十年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宋民斗:往田里一蹲就是三十年
文章图片
10月26日 , 在大荔县两宜镇两健村蟠露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桃园 , 宋民斗(右)和同事一起采集土样 。 本报采访人员梁少飞摄
本报采访人员梁少飞
10月26日 , 在大荔县两宜镇两健村蟠露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桃园 , 宋民斗蹲在地里认真地采集土样 。 看到采访人员 , 他拍了拍身上的土准备站起身来 , 没想到趔趄了一下 。 “蹲得久了腿有些麻 , 歇一会儿就好了 。 我从入行开始 , 这一蹲就蹲了30来年 。 ”宋民斗扶着身旁的桃树 , 对采访人员打趣道 。
1969年出生的宋民斗 , 是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大荔冬枣试验站)的一名高级农艺师 。 “小时候 , 我们村刚开始种果树 , 由于不懂种植技术 , 收成好坏完全是看老天爷脸色 。 ”宋民斗回忆过去叹了口气 , “那时我就暗暗发誓 , 一定要改变这一点 , 通过学习农业知识帮乡亲们脱离苦日子 。 ”
10月 , 冬枣收获已进入尾声 , 树上的冬枣依然是大又甜 。 这不 , 刚来到许庄镇周家村 , 一阵冬枣的清香就扑面而来 。
宋民斗一走进村里的冬枣大棚 , 就左看看这棵树 , 右拍拍那棵树 。 “现在咱们村枣树的长势很好 , 但要注意的是 , 要进一步减少化肥的施用 , 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 这样冬枣品质才能提上去 , 可不敢再让3年前的事重演 。 ”宋民斗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枣农说 。
2019年 , 周家村为了响应大荔县种植冬枣树的政策 , 在产业园里栽了整整8座大棚共计20亩地的枣树 。 “本来还期待来年的丰收 , 没承想 , 最后就成活了两三株 。 ”村民李自强说 。
在村民们正发愁的时候 , 宋民斗听说了这件事 , 急忙赶到周家村指导 。 “冬枣虽然叫冬枣 , 可不代表在冬天种植得越早越好 。 ”宋民斗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去解释 , “咱们尽量把剩下的冬枣苗假植起来 , 减少损失 , 等天气回暖一些再重新栽种 , 成活率就高啦!”
次年3月 , 村民们将假植了一整个冬天的冬枣苗种在了地里 。 这一次 , 枣树的成活率没有让人失望 。 “这次以后 , 村民们都认识我了 , 在种植方面有什么问题就来问我 , 每年我也都会来村里给村民们组织培训 。 ”宋民斗对采访人员说 。
目前 , 宋民斗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我们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了减少农药使用剂量的试验 , 效果十分不错 , 预计能够减少30%—50%的农药用量 。 ”宋民斗说 , “减少农药用量 , 减少化肥用量 , 不仅能够提高果品品质 , 也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 ”
明年 , 宋民斗还要进行加大有机肥投入量的试验 , 进一步减少化肥使用量 。 “我们还大力提倡轻简化栽培 。 ”宋民斗向采访人员介绍 , “推广果园生草(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 , 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 平衡果园的生态系统 , 进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 ”
30多年来 , 宋民斗不仅蹲在田埂上、大棚里 , 还将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 。 2019年 , 在我省《冬枣绿色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里 , 宋民斗主笔完成了其中的第二部分《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和第六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同时参与完成了第三部分《露地栽培技术规程》3个标准的撰写 。
宋民斗:往田里一蹲就是三十年】“既然干了这一行 , 我就从一而终 。 ”宋民斗一字一句地说 , “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娃 , 大半辈子都干下去了 , 以后要接着把农业这个事干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