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转换脑梗易发 出现先兆情况及时去治疗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秋冬季转换脑梗易发 出现先兆情况及时去治疗
文章图片
秋冬季转换脑梗易发 出现先兆情况及时去治疗
文章图片
李湘君正在给居民看病 。
立冬节气到了 , 秋冬交替已经完成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 气温会进一步下降 , 就进入了脑梗的高发期 。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湘君提醒 , 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 , 大家要注意一些身体的预警信号 , 及时介入进行治疗 , 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
居民头晕、视物模糊原是脑梗先兆
“最近这两天头有点晕 , 实在扛不住了 , 赶紧到社区医院来看看!”家住汤山的居民郑师傅这两天总感觉到头点晕 , 而且眼睛看东西还感觉到有点模糊 。 在家休息了一天 , 情况不见好转 , 他赶紧到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找医生看看 。 李湘君给郑师傅进行了详细检查 , 发现他有高血压史 , 而且症状有点像脑梗的先兆 , 赶紧让其到上级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 。 检查结果印证了李湘君的判断 , 郑师傅已经有一点脑梗的迹象 , 幸亏发现得及时 , 经过溶栓等处理 , 身体基本没什么大碍 。
李湘君称 , 脑梗指的是人体局部的脑组织因为血液循环障碍 , 由于缺血和缺氧而产生的软化坏死 ,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 不仅发病率高 , 而且还易致命、易致残、易复发 。
每年天气转凉 ,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 , 都是一道“坎” 。 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当外界气温下降时 , 血管骤然收缩 , 使血压升高 , 引发脑梗死 。 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 , 早晚温度低更要注意保暖 。 有高血压、高血糖病史的患者 , 要听从医嘱 , 按时按量服药 , 不要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 与此同时 , 天气转凉后 , 人们往往喜欢吃高热量食物 , 比如火锅、牛羊肉煲等 。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 ,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胆固醇水平、保持合理饮食等 , 也会增加脑梗塞发作的风险 。
这些先兆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若能在发病早期及时识别脑梗的先兆 , 并积极采取妥善的处理 , 就有望控制疾病的发展、削弱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 , 患者的最终治疗和康复效果会得到大大提升 。 那脑梗在发病前有哪些常见迹象呢?李湘君称 , 一般来说患者脑梗发作前会出现“一软二硬”的现象 , 要注意识别 。
一“软”是指肢体发软 。 表现为:突然走不动路 , 拿不住东西 , 单侧手脚麻木等 。 这些“变软”的症状 , 俗称“偏瘫” , 是脑梗最常见的前兆表现 。 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 , 及时就医检查 , 切莫拖延 。
二“硬”指颈椎发硬 , 舌头发硬 。 在脑梗暴发之前 , 肢体会有明显不听使唤的感觉 。 在排除长时间久坐的情况下 , 如果颈椎发硬 , 低头的时候 , 下颌难以抵到上胸 , 那也是脑梗的先兆:当头部血管发生堵塞 , 导致脑供血不足 , 便会抑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 从而出现语言障碍 。 如果舌头发硬 , 总是咬到舌头 , 吐字不清 , 不能完整地说一段话 , 或是根本不能讲话 , 此时 , 立刻就医检查 , 切莫忽视拖延 。
脑梗康复了还是要注意预防
那是不是脑梗好了就没事了?李湘君称 , 对很多患者而言 , 脑梗发作可以说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 但脑梗康复出院 , 并不代表患者就“完全好了” , 就能一劳永逸 。 由于脑梗容易留下后遗症 , 加上复发率极高 , 提醒脑梗患者出院后 , 在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都不能放松 。
康复治疗:脑梗可以影响患者的运动神经、语言神经和吞咽神经等 , 患者可能会在康复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包括行走困难、无法吞咽等 , 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 。 如运动神经恢复、语言训练、吞咽功能恢复等 , 这些训练都需要在专业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