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人鄙视、羞辱的曹操,为何能始终保持心态,成就一番大业?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4)
其实曹操小时候 , 就是一个小流氓 。 飞扬放浪 , 游荡无度 , 与四百年前的老流氓刘邦有的一拼 。
我读陈寿的《三国志》 , 发现曹操在二十岁之前就没干过啥正事 , 干的都是一些歪门邪道乱七八糟的破事 , 每天就是任侠浪荡 , 飞鹰走狗 , 还跟袁绍一起强抢过民女 , 真是胆大妄为 , 所以多次被沛国当地政府抓起来准备让他吃牢饭 , 如果不是有个高官老爹罩着 , 都不知道要死多少回 。
好在曹操到了青年时代 , 终于定了一点儿性 , 并拥有了人生第一个理想——毕竟整天混社会太小打小闹 , 要玩儿就玩点大的 , 做大官 , 做大事 , 成大业 , 轰轰烈烈一生 , 让全天下都知道曹操这个名字!
于是有一天 , 曹操突然静下心来 , 开始提升自己的小宇宙 , 除必要的应酬外 , 昼则读古学 , 夜则思经传 , 博览群书 , 手不释卷 。 在很短时间内 , 浪荡子曹操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翩翩有礼、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 。 不仅熟读《春秋》、《礼记》 , 精研《诗经》《乐府》 , 并且写得一手好狂草(师从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师宜官 。 唐人张怀馞《书断》称“武帝尤工章草 , 雄逸绝伦” , 将其书法纳入妙品 , 水平仅次于草圣张芝、亚圣张昶);还弹的一手好古琴 , 下得一手好围棋 , 与当世名家水准相当(《三国志·太祖纪》载:“桓谭、蔡邕善音乐 , 冯诩、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 , 太祖皆与埒能 。 ”)至少在才艺这方面 ,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统统不如他 。
从小被人鄙视、羞辱的曹操,为何能始终保持心态,成就一番大业?
文章图片
从小被人鄙视、羞辱的曹操,为何能始终保持心态,成就一番大业?
文章图片
但曹操最最厉害的 , 还是兵法;大概他也认识到乱世将至 , 所以留意兵学是必须的 , 但曹操做事情还真有心思 , 他可不是读读而已 , 而是极尽研究 , 编纂了大堆军事著作 , 其中有抄集各家兵法的《兵书接要》 , 还有专门给《孙子兵法》中精华十三篇做的注《孙子略解》 。 这些著作奠定了曹操大军事家的历史地位 。 尤其是《孙子略解》 , 在诸多兵书中地位卓然 , 为《孙子十家注》(指曹操、李荃、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十家)中第一注 , 也是最好的注 。
曹操有天才 , 也有实践 , 他是孙武之后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 , 也是孙武最伟大的隔代知己与传人 。
从小被人鄙视、羞辱的曹操,为何能始终保持心态,成就一番大业?
文章图片
游泳、打猎、交游、武术、历史、音律、书法、诗赋、兵法……这么多的爱好 , 这么多的本领 , 博学多才 , 又红又专 , 曹操真是官二代中的战斗机 , 但由于他不明不白的太监爷爷、贪官老爹以及过去飞鹰走狗、浪荡无度的差劲表现 , 曹操在东汉士林中名望很低 , 虽然他经常出外交游 , 广交朋友 , 像一个勤奋的营销员 , 到处推销自己 , 但还总被人瞧不起 , 甚至被鄙视 , 曹操郁闷 。
据《世说新语》记载 , 曹操当时很想跟南阳人宗世林交朋友 , 但宗世林薄其为人 , 根本不想搭理他 。 为啥会这样呢?原来 , 据刘孝标注引《楚国先贤传》载 , 宗世林这个人 , “修德雅正 , 确然不群 , 征聘不就 , 闻德而至者如林” , 是个有道德洁癖的清流名士 , 所以就算后来曹操官至司空 , 总揽了朝政大权 , 宗世林仍然不愿跟他交往 , 并表示“松柏之志犹存 。 ”曹操父子听了 , 反而更尊敬他 , 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 , 都跪拜在他坐榻下 , 行晚辈礼 。 魏晋时期的风气 , 大概便是如此 , 这不仅是个拼爹的时代 , 还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时代;有名望 , 就能为天下所重 , 高官显爵 , 成就一番大事;没有名望 , 什么都是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