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跑”进脑子里的肿瘤,这所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有新办法

肿瘤转移 , 其实就是肿瘤细胞突破了原发病灶的位置 , 在其他脏器“安营扎寨”、掠夺能量 , 增加治疗难度 , 更让人体不堪重负 , 因此也带来较高的死亡率 。 不同种类的肿瘤转移的部位也有显著差异:如大脑就是肺癌发生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 治疗肺癌脑转移 , 患者以往要跑多个科室 , 费时费力 , 对于身患疾病的患者来说 , 无疑是雪上加霜 。 随着多学科门诊的完善 , 如今 , 患者就医体验度将有明显改善 。
肺癌脑转移有哪些症状?
喜欢“跑”进脑子里的肿瘤,这所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有新办法】每年大约有20万名新的脑转移患者会被诊断出来 , 不同瘤种之间初诊时脑转移比例有所区别:食管癌、乳腺癌1%-2% , 而肺癌高达10% , 其中肺腺癌和小细胞癌更有多达15%的初诊患者发现脑转移 。
脑转移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头痛 , 约占新诊断患者症状的20% 。 其次的常见症状是癫痫发作 , 约占10%至15% 。
其他常常出现的症状包括运动无力、感觉相关的失用症、视野缺损和语言障碍 。 可能有一些隐匿的症状 , 如协调障碍或失平衡 , 或有进行性头痛病史 , 可提示有缓慢生长的肿块 。
多学科门诊开启肺癌脑转移治疗新策略
喜欢“跑”进脑子里的肿瘤,这所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有新办法
文章图片
肺癌作为最常发生脑转移的瘤种 , 其脑转移患者需要由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共同参与 , 进行一个全程化管理过程 。
今年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放射治疗中心以及神经外科为主的肺癌脑转移多学科治疗团队 , 开设了上海首个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联合门诊 。
在多学科的框架下针对每一个肺癌脑转移病例进行充分讨论 ,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主要目标 , 制定真正适合每个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 并在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前提下 , 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且符合病患真实意愿的诊治方案 , 积极推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综合化、科学化 。
神经外科通过实施颅底肿瘤切除术、额叶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脑室内肿瘤切除术等高精度手术 , 对于有适应症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以直接切除病变、获取组织病理、重建脑脊液循环、缓解颅内高压症状 , 并减少激素依赖性 。 对于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 , 直接移除癫痫灶 。 在某些急诊情况下 , 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 挽救生命 。
放射治疗科对于有限体积和个数的肺癌脑转移灶 , 常规开展高精度、高治疗强度、低毒性的颅内立体定向放射(速锋刀)治疗技术 , 大大提高了颅内病灶的局部控制 , 2年局部控制率超过80% 。
在肿瘤内科基于患者病理类型实施规范化全身治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达到最优化的全身病灶控制的前提下 , 结合外科及放疗的局部治疗 , 给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高生存质量的长期生存 。
除此之外 , 依托于肺癌脑转移联合门诊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还特别开设了特色功能磁共振MR检查 , 应用先进的3T磁共振设备 , 开发脑转移瘤特色序列 , 大大提高了肺癌脑转移诊断以及疗效毒性判断的准确性 。
多学科联合门诊的诞生 , 使患者只需一次挂号 , 便可享受到多科专家共同诊治 , 实现患者就诊“少跑路、少往返、少等待” , 提高诊疗效率 。 同时 , 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治 , 从“一对一”变为“多对一” , 及时快速地为患者做出诊断 , 提供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最佳诊疗方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根据各类患者的诊治需要 , 协调各科资源 , 成立更多多学科联合门诊 ,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