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供电局推进“南网驿站”进乡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魏容
11月11日 , 初冬 , 暖阳和煦 , 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的水淹坝河塘旁 , 村民布网拉线 , 冬日里的捕鱼行动热乎“开张” 。
“这有4斤多!”拉过网村民双手抓起一条掂量 , 一旁的刘彬也露出笑容:“第一批次出栏预计得有4000多斤 , 能为村集体带来近7万元收入 , 全村167户690人能因为这个产业增收 。 ”
今年以来 , 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根据贵州电网公司统一安排 , 在瓦窑村打造了“南网驿站” , 通过红色电力网格模式签订联建协议、开展配网线路设备增容改造、开展消费帮扶、产业帮扶等惠民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 乡亲们不仅在家门口享受服务 , 村里的发展也加了速 。
刘彬是白云供电局派驻牛场乡的驻村干部 , 从乡里的石龙村“转战”瓦窑村 , 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南网驿站”党员先锋哨哨长 。
贵阳供电局推进“南网驿站”进乡村
文章图片
“南网驿站”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业务 。
刚到村里 , 他就从村支两委处了解了最棘手的难题:“水淹坝水患、想要引进企业可电力不够用 。 ”
在瓦窑村 , 原有水淹塘与用来提水灌溉的提水站 , 因年久失修已损坏 。 每年春夏汛期 , 提水站就会被水淹 , 淹过乡村道路500余米 , 波及10户农户房屋 , 造成低处村寨淤泥堵塞积水不退 , 300亩耕地农作物泡在水里 , 而高处的300余亩农作物却无法灌溉 。
刘彬与驻村工作组对水淹坝的实际情况详尽调查后 , 通过“南网驿站”支部联建平台 , 将情况上报村委会与白云供电局牛场供电所 , 多方联动 , 瓦窑村水淹坝经济循环发展河塘治理与水产养殖两个项目策划落实 , 贵阳供电局党委大力支持 , 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推进建设 , 于今年5月建成正式投入使用 。
贵阳供电局推进“南网驿站”进乡村
文章图片
刘彬(左一)协调下瓦窑村生态农业项目实现了通电引水(贵阳供电局供图) 。
“现在守鱼塘、饲养就能解决村里一部分人务工就业 , 今年返乡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 村里也在想尽办法让大家就地增收 。 ”瓦窑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华说 。
瓦窑村虽是白云区最偏远的乡村 , 而布依族却占99% , 至今仍保留着六月六的传统歌会习俗 , 群山环绕里 , 自然生态与少数民族风情相得益彰 。
半年前 , 贵州寰宇兴农智慧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康毓来到瓦窑村小寨片区 , 看重这里的生态 , 想要投资生态种养殖产业 。 可小寨片区长期无村民居住 , 没有电源 , 也无水源 , 无法支撑包括黄金李、梨树、茶园乃至后期鸡鸭鱼养殖等新型生态种养殖基地的用电需要 , “基础设施差”成为企业引进投资的绊脚石 。
了解情况后 , 刘彬又通过“南网驿站” , 紧急协调贵阳白云供电局投入近50万元新建1台容量为5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 , 用“架电抽水”的方式 , 全力保障村生态种养殖基地发展用电用水问题 。
“整个工程共架设29基电杆、1.55公里长线路 。 建设阶段 , 我们进行了流程优化 , 物资提前到位 , 仅用常规项目建设一半时间就完成了该项目的投运 。 ”贵阳白云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业主项目部经理岑勇介绍 。
“公司与瓦窑村合作打造的乡村旅游﹢人文开发﹢生态种养殖一体化项目 , 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全部完工 。 ”“遇到电力问题随时来我们的‘南网驿站’ 。 ”在已经畅通道路、电力的簸箕戈自然农场建设现场 , 刘彬与吴康毓交谈甚欢 。
贵阳供电局推进“南网驿站”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