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或是中国胃癌的“祸根”,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饮食|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或是中国胃癌的“祸根”,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文章图片

饮食|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或是中国胃癌的“祸根”,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文章图片

饮食|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或是中国胃癌的“祸根”,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今年45岁的阿龙是一名职业吃播 , 平时流连于各大网红美食店 , 日常饮食高脂肪高盐高糖 , 体重一度达到200多斤 。
虽然三年前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 , 但由于感觉对生活影响不大 , 身体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适 , 因此阿龙并未进行根除治疗 。
今年7月初 , 阿龙自觉食欲下降严重 , 经常打嗝、腹胀、恶心想吐 , 在自行用药无果后 , 阿龙到医院就诊 , 结果竟查出胃癌合并结肠、腹膜、肝多处转移 , 已经是晚期阶段 ,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
查出癌症后 , 虽然阿龙辗转多家医院求医 , 且接受了化疗 , 但无奈病情严重 , 医生也是回天无力 。 8月15日 , 因病情恶化 , 抢救无效 , 阿龙不幸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 而从发现胃癌到去世 , 也不过短短40来天 。

?一、胃癌从不会“嫌”你年轻
胃癌 , 大家其实并不陌生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似乎只有中老年人才会被癌症“盯上” 。 殊不知 , 胃癌的发病年龄正逐渐年轻化 , 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胃癌的受害者 。 数据统计 , 确诊的青年胃癌中 , 分化最差的黏液腺癌占50-60% , 是老年胃癌的3-6倍 , 预后要比老年人胃癌差很多 。
然而究其年轻化的原因 , 却并非一句话可以概括 。 生活习惯紊乱(如熬夜、烟酒不忌等)、饮食结构改变(重油重辣、高糖高盐高脂肪等)、工作压力增大、情绪抑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 , 都可能是青年胃癌的“助推器” 。 其中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不能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
二、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帮凶”吗?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具有鞭毛、螺旋状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 。 幽门螺杆菌会反复破坏胃黏膜 , 从而诱发胃炎和胃溃疡 , 长久刺激下 , 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异 , 就可能转化为癌前病变 , 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
《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一项中国人群大型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表明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胃癌、非贲门胃癌高发存在强关联因素;中国每年近80%的非贲门胃癌病例以及超过60%的贲门胃癌病例或可归因于Hp感染 。

?
研究人员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招募了中国十个不同地区(青岛、海口、哈尔滨、苏州、柳州、河南、四川、湖南、甘肃和浙江) 512715名30-79岁的成年人 , 截至2017年 , 这51.2万人中有3464人确诊胃癌 。
将研究参与对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 , 研究人员发现:非贲门胃癌发病率约为57.6人/10万 , 贲门胃癌发病率约为10.5人/10万;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都偏高 , 分别为94.4%和92.2% 。
基于上述结果 , 有理由认为 , 中国成人Hp感染常见 , 且Hp感染与较大部分数量胃癌病例(包括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发生均具有较强水平的关联性 。 而及时筛查和根治Hp , 将有助于胃癌的预防与治疗 。

?三、人人都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吗?
需要注意的是 ,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100%得胃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到胃癌 , 一般会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个阶段 , 并不会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 。 这也提醒我们 , 只要在任一阶段及时干预 , 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 , 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