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二 )


2020年时 , 国际高血压学会也在更新的指南里 , 把65岁以下成年人的最佳降压目标值定为130/80 。
现在中国根据自身情况也下调了这一指标 , 同时与国际接轨 。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很多被诊断出有慢性病或者数值危险的年轻人 , 脑子里第一反应害怕的还不是死亡 。
而是担心 , 自己的快乐生活会就此停滞 。
“四高”、慢性胃炎、慢性咽炎等常见的慢性疾病都有着相似的问题:
“死暂时死不了 , 但在生活中又使人各种膈应 。 ”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正常情况下、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 , 它们就像是潜伏的地雷 , 毫无动静 。
可让人害怕的就是 , 这些慢性疾病一旦加重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积重难返 。
比如高血压、高血脂 , 众所周知地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又或是尿酸高 , 有可能最后引发疼痛难忍的痛风 。
有数据表明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 , 痛风为1.1% ,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综艺中痛风发作的郭麒麟
因此你不得不对这些慢性疾病充满了警惕、行动起来 , 同时还不知道 , 为这些病要受的苦要持续多久、忍多久 。
它不像牙痛蛀牙后拔牙、感冒后喝冲剂 , 能够立刻对症下药地处理 。
常见的治疗流程 , 是先通过生活调节、控制数值 , 不行再药物治疗 。
大多数时候 , 面对那些症状轻、影响不大的年轻患者时 , 医生能给出的最有效的建议就是:健康饮食 , 调整作息 。
但也就是这一点 , 让慢性病变得磨人又烦人 。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甭管一个人此前多么粗心大意 , 被诊出慢性疾病、并被医生警告必须调整生活作息的那天 , 就是Ta蜕变的时刻 。
许多年轻人过去只是经受过父母辈的步步为营:
比如母亲查出血压、血脂偏高后生活极其自律 , 早餐不再是路边摊买回来的烧饼煎包 , 换成了油、酱油都不肯放的荞麦面 。
又或是家里老人被查出高血糖后 , 哪怕是过年 , 茶几上也不会出现沙琪玛、奶糖这些年货 , 连红烧肉都不再放糖 。
现在 , 这一切轮到了年轻人自己去实践 。
我的朋友老吴 , 曾经无知地对小区门口稻香村店里 , 那些排队买木糖醇糕点的大爷们嗤之以鼻 。
他当时仗着自己2字打头的年龄 , 自负地说:
“都得三高了干脆别吃啊 , 差这一口吗?”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但今年被查出被查出高血糖、高血脂后 , 他默默地排在了大爷大妈们的身后 , 就连过生日 , 也只是买了巴掌大的蛋糕简单庆祝 。
大家劝他干脆别吃蛋糕 , 吃传统长寿面算了 , 老吴的脸更苦了:
“挂面是精致淀粉 , 也得少吃 。 ”
一夜之间,被这慢性病折磨的年轻人翻了一倍
文章图片
而办公室里一位查出胃病的同事 , 甭管大家讨论团建时要尝试怎样的山珍海味 , 他都只有一句话可以说:
他曾经也敢酒桌上豪饮白酒 , 饭桌上来者不拒 。
但一次体检后 , 医生皱着眉头对他说:“你这病很麻烦 , 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开 , 但再不注意的话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 。 ”
这位同事也就变成了吃口小零食、都得仔细看看有没有反式脂肪酸的精细人 。
《孤独的美食家》里主角曾有句台词:“这样大口吃着油炸食品 , 就是叔健康的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