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新增患者都要服药吗?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 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毫米汞柱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 新增患者都要服药吗?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新增患者都要服药吗?
文章图片
漫画/何朝霞
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徐媛
11月13日 , 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 新版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 。
85后男青年刘丰(化名)刚完成年度体检 , 他查看体检报告单时多了一丝担忧 。 刘丰的体检血压值是135/85毫米汞柱 , 此前国内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毫米汞柱 , 刘丰属于“血压正常高值” 。 随着新版指南的发布 , 他被划为了高血压患者 。 高血压诊断界值为什么下调?标准下调后 , 新增的高血压患者需不需要用药?对此 , 采访人员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专家 。
控制好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正式发布 , 作为我国高血压领域全新的循证指南 , 相比以前的防治指南 , 对于一线医生来说 , 分层标准简化更贴近临床 , 在实际应用上更具可操作性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曾英介绍 , 新版指南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 其中 , 最受关注的就是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10毫米汞柱 。
网友纷纷留言“一不小心就成为了高血压患者” 。 对此 , 曾英表示 , 新版指南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理念 , 将高血压防治的关口前移 , 以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此前 ,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1977年提出为160/95毫米汞柱 , 1997年提出为140/90毫米汞柱 , 再到如今建议130/80毫米汞柱 。
“三高三低是我国高血压疾病的现状 , 三高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 , 三低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 。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 , 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 我们将高血压定义为以血压升高为主 , 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 。 ”曾英解释 , 这是因为高血压可以引起人体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 造成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 。 所以 , 控制血压 , 不光是控制血压本身 , 最主要是通过规范的高血压诊治 ,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
研究结果表明 , 我国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 , 血压值为130~139/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脑卒中风险 , 特别是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 新指南实施后 , 中青年人群中会诊断出更多的高血压患者 。 新标准的制定使更多过去“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 , 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 , 越早治疗获益越大 。
新标准出台将增加1亿患者新增患者不需全部用药
按新的诊断标准估算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2.45亿增至4.35亿左右 , 至少增加1亿的人群 , 意味着近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 。
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 , 而现在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 , 对于一线临床医生来说 , 分层标准越简化 , 越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 有利于尽快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时机 。 医生将结合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其他综合因素 , 进行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 也就是说 , 新增患者并不需要全部用药 , 大部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