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救护车开启卒中救治新时代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5G救护车开启卒中救治新时代
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科技厅转移支付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5G救护车开启卒中救治新时代
文章图片
郑波向专家组介绍项目实施情况
本报讯11月10日 ,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科技厅转移支付科研项目”验收会议召开 , 省市验收专家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 专家组一致通过该项目验收 。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 。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 ,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 。 我国每5个人大约有2个人患卒中 , 每5名死亡者中至少1人死于卒中 , 年龄≥40岁居民卒中现患人数1704万 , 脑卒中每年死亡人数约194万 , 脑卒中1年内致死、致重度残疾率约33.4%—33.8% , 首次脑卒中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17.1% 。
近年来 , 市人民医院探讨5G卒中智慧急救系统与卒中云平台建设的方案 , 打破院前急救、院内诊治的传统“串联”模式 , 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效救治时间 , 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通过5G技术研发卒中救治全流程时间节点的卒中智慧手环 , 实现对AIS患者超早期救治的关键时间节点质控;通过5G技术创建卒中相关标本库与数据库 , 根据患者发病特点、临床综合量表、颅脑放射影像、栓子影像与病理学等特征 , 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预案;探讨简洁、实用的卒中专病临床云数据库 , 维护数据提取分析流程 , 为临床研究、临床质控、卫生决策、科研创新和公众服务提供高效、精准的基础大数据支持 。
2019年“四川省科技厅转移支付科研项目”落户市人民医院 , 在150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 , 市人民医院再投入150万元定制救护车移动CT医学快检、5G设备院前救护车集成 , 实现卒中患者上车即入院 , 达到院前溶栓目的 。
在5G救护车上 , 还配置血气、凝血、生化、血细胞等检验设备 , 配置CT影像设备 , 配置溶栓所用的注射泵 , 配置氧气瓶呼吸机、负压吸痰器、心电监护、除颤仪等急救常规监护设备 。 项目还打造了卒中移动紧急救援系统、卒中急救云平台、卒中智慧手环、卒中智慧结构化电子病历等 , 从卒中患者入院到出院管理 , 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
在验收会议上 , 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 ,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问 , 寻求弥补卒中救治的不足和漏洞 。 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郑波结合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详细解答 。
近年来 , 我市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 , 不断加强卒中中心建设 , 加强落实国家、省卫健委有关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率的总体部署 , 推动“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的实施 。 同时 , 我市还不断加强神经内科人才引进 。
2021年11月 , 市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2021年第二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成为川西地区首个成功获得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的医院 。
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科技厅转移支付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 无疑将大大提高全市脑卒中救治能力 , 缩短卒中患者救治时间 , 实现卒中救治上车即入院 。
5G救护车开启卒中救治新时代】本报采访人员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