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看肝病

肝病在临床尽管症状比较少 ,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 , 也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
来了解一下哪些症状提示肝病发生了变化 。
1、出现黄疸
黄疸的发病主要源于胆红素的代谢紊乱 ,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时 , 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 将黄疸按照病因分为以下几类: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 ,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细胞性黄疸 , 特别是传染性肝炎引起的黄疸 。
黄疸的出现意味着肝脏出现损伤 ,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黄疸 , 比如出现眼黄 , 尿黄 , 皮肤黄 , 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
“蛛丝马迹”看肝病
文章图片
2、食欲下降
肝脏是人体的最大消化器官 , 可以帮助多种食物的消化 , 当肝脏病变时 , 患者的消化功能就会下降 , 表现为食欲减退 , 消化功能差 , 进食后腹胀 , 无饥饿感 , 厌食油腻食物 。
3、疲乏无力
肝脏是合成和储备糖原的场所 , 肝脏病变后 , 肝细胞合成和贮存糖的能力下降 , 这样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维持人体需要 , 就会感到疲惫乏力 。
中医认为肝为罢极(疲极)之本 。 我们知道肝病会乘脾克胃 , 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 脾主四肢肌肉 , 脾病则气血生化不足 , 四肢肌肉失养 , 所以会出现乏力的症状 。
《黄帝内经》认为:“故人卧血归于肝 , 肝受血而能视 , 足受血而能步 , 掌受血而能握 , 指受血而能摄 。 ”明确指出肝血充盈 , 筋脉得养则运动灵活 , 肢体轻便 。 反之 , 若肝血不足 , 筋脉失养 , 则易出现肢体疲劳 。
“蛛丝马迹”看肝病
文章图片
4、肝区疼痛
肝脏的位置在右胁肋下 , 如果这个位置出现疼痛确实有很多情况跟肝病有关 。 比如很多慢性肝炎 , 脂肪肝、肝硬化的患者 , 会出现肝区隐隐作痛、右上腹部刺痛或者胀痛 。
肝区疼痛的症状多与患者的肝脏肿大压迫了肝包膜有一定的关系 。 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 , 肝肿大的减轻或加重 , 肝区疼痛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
“蛛丝马迹”看肝病
文章图片
5、出现腹水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
腹水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水钠潴留 。
(2)门静脉高压引起脾脏淤血 , 也使全身血液循坏改变 , 致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 。
(3)低蛋白血症 。 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功能受损 , 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 , 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 , 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 腹水就很容易产生 。
(4)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 也会导致肾功能逐步受损 , 会诱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
(5)淋巴回流受阻 。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塞 , 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 当回流的淋巴液超过引流能力时 , 也可引起腹水 。
“蛛丝马迹”看肝病
文章图片
6、皮肤出现“蜘蛛痣”
蜘蛛痣是一种由于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 。 可出现于面部、颈部、手背及上胸部、后背上部皮肤 , 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 半数以上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数目多少不一的蜘蛛痣群 。
7、出现“肝掌”
如果肝细胞受损 , 无法及时灭活雌激素 , 造成在体内大量蓄积 , 导致毛细动脉充血、扩张 , 表现在手掌上就是“肝掌” 。 肝掌主要出现于手掌的大、小鱼际上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 , 外观呈现粉红色的胭脂样斑点 , 用力按压的时候会消退 , 一旦压力去除后又恢复原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