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个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硕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叶传增
云南这个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硕果”】入冬 ,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把边示范基地 , 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 , 辣椒长势十分喜人 。
云南这个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硕果”
文章图片
“同一个朝天椒品种 , 经过专家指导 , 亩产从去年的1.2吨增长到今年的接近2吨 , 产量提高不少!”把边热区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会长白景波口中的专家 , 来自云南省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的邹学校院士团队 。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是“科技入滇”落地的新型研发机构 , 2021年8月21日由云南省科技厅、湖南农业大学和普洱市政府协商共建 , 12月30日在普洱正式挂牌运行 。 10个月以来 , 研究院吸纳引进了中国工程院、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人才56批次600余人次到云南开展农业科研、协同创新服务产业 。
“云南拥有丰富的辣椒种质资源 , 气候和土壤也适宜辣椒种植 。 但辣椒的创新品种少、育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研究院成立了由邹学校院士领衔的蔬菜产业研究中心 , 派专人驻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唐圣果说 。
云南这个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硕果”
文章图片
邹学校院士团队的宋进宜今年6月来到把边辣椒示范基地 , 从育苗、移栽到成熟 , 宋进宜对种植户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 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一套全新的科学种植方法 。
从宋进宜这里 , 白景波学到了许多之前没掌握的种植技术:育苗前 , 先用60度的温水给种子烫10分钟 , 再浸泡8小时 , 消灭一部分种子表面的病菌;育苗时 , 采用能保护根系的辣椒穴盘育苗 , 一改过去随便把种子撒在地里的粗放方式;施肥时 , 根据不同的生长周期对肥料合理配比 , 前期使用高氮低磷钾肥 , 中期使用平衡肥 , 后期使用高氮高钾肥 , 再适当添加微量元素……
“想让辣椒长得好、病虫害少 ,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科学管理 。 ”宋进宜经常对种植户说 。
值得一提的是 ,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蔬菜产业研究中心还为种植户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 。 其中一款名为“十全十美”的品种 , 辣椒株高达1.9米 , 单株结果300—400枚 , 果形秀美、大小均匀、辣度适中、香味浓郁 , 卖相喜人 。
科技带动下 , 当地的辣椒产业愈发红火 。 把边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60亩 , 辐射面积2000亩 , 种植品种较当地同类辣椒亩产量增加50%至100% , 平均亩产达2吨以上 。
“今年把边辣椒销往湖南、四川、重庆、北京等地 , 获得市场肯定 , 明年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从2000亩扩大到5000亩 。 ”有了科技助力 , 白景波对未来信心满满 。
云南这个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硕果”
文章图片
除了蔬菜产业研究中心 , 云南省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还针对当地畜禽、茶叶和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的新发展阶段要求 , 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 , 建立了印遇龙院士领衔的畜禽产业研究中心、刘仲华院士领衔的茶叶产业研究中心、唐圣松教授领衔的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和肖调义教授领衔的水产产业研究中心 。
在普洱 , 有一道名菜叫“邹院士炒印院士” , 说的就是辣椒炒肉 。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带头人印遇龙团队针对云南省生猪育种基础薄弱、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不足、地方猪营养需求系统研究不够等问题 , 整体设计云南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 同时 , 结合地方养殖习性 , 针对畜禽养殖业品种选育与养殖瓶颈开展技术攻关 , 建立地方特色优势品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