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立冬来了!立冬后养得好,来年生病少!各科医生提醒快收好( 二 )



血海穴:位于髌底内侧端上2寸 , 股内侧肌隆起处 , 具有理血调经、舒筋活血的功效 。 膝痛多为风寒湿邪入络 , 按揉此穴1-2分钟 , 可以行血活血 , 血行祛风而疗膝痛 。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 是治疗筋病的要穴 , 具有疏泄肝胆、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功效 。 治疗膝痛 , 可以按揉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阳陵泉1-2分钟 。 ⑤



5. 营养科医生:喝好5杯水防血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夏朋滨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

第一杯水:起床后

温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 。 早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 , 血小板活性增加 , 加之睡了一夜 , 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使水分流失 , 血液黏稠度增高 。 起床后饮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 , 从而降低血栓风险 。

第二杯水:晨练前

不少人都习惯晨练后喝水 , 晨练前就应少量饮水 , 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血液黏稠的风险 , 有助预防血栓 。 喝水不能喝太快 , 要少量多次 。

第三杯水: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 , 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 , 影响消化吸收 。 饭后半小时再饮水 , 200毫升左右 , 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 。 但要小口小口地喝 。

第四杯水:下班前

上班族常常会因忙碌的八小时工作而忽略了饮水 。 建议上班族养成下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 , 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 。

第五杯水:睡觉前

睡前应抿两口水再睡觉 。 当人熟睡时 , 体内水分会丢失 , 造成血液黏稠度变高 。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 , 可以缓解该现象 , 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 。 ⑥

曹子豪/摄


6. 皮肤科医生:护手霜选杏仁油、牛奶等滋润成分

秋季本来就干燥 , 立冬后 , 北方家庭多开始供暖 , 南方多使用空调 , 室内干燥 , 很多人皮肤干燥、瘙痒 。 可以涂抹润肤乳、护手霜等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舒友廉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 , 挑选护手霜时最好选择当中含有杏仁油、牛奶、核桃油、椰乳等滋润的成分 , 相比清爽的芦荟 , 这些成分 , 在秋冬季节使用更适合 。 ⑦

7. 骨科医生:再冷也要坚持锻炼 , 动一动就能暖起来

很多人天气一冷 , 习惯性地就把加衣服作为抗寒首选 , 其实你稍微活动活动 , 比如在家里拖拖地 , 很快全身就会暖和起来 。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洪积波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到 , 怕冷的人都是体质不太好的人 , 所以保暖的根本还是加强锻炼 , 增强体质 。 冬天不要懒 , 多参加各种运动 , 比如慢跑 , 跳舞 , 跳绳 , 踢毽子 , 散步等 , 长走动 , 跺跺脚这些都可以增强脚部的血液循环 , 使得脚保持一定的温度 , 还能提高双脚对外界低温的适应能力 。 ⑦

8. 脾胃科医生:两招暖好胃

天气转冷 , 我们的消化道最容易“闹情绪”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主治医师刘慧敏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供了两个不错的暖胃方子 。

(1)如果因为吹风或吃了生冷的食物 , 让脾胃受了寒而出现胃痛、胃胀 , 就可用红糖、陈皮、苏梗、生姜熬水饮用 。 建议比例可以是一小手指的生姜 , 半块红糖 , 两片陈皮就可以了 。

(2)如果本身是脾肾阳虚腹痛、腹泻的人 , 不妨用干姜、丁香、豆蔻三种药材研成粉末往肚脐上一敷 。 “三种药材按照1:1:1比例 , 用温水调和 , 在肚脐上敷上2个小时 , 一天2到3次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