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 二 )


那么 , 为何在这个时候要将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10mmHg?
据发布该指南的相关专家介绍 , 新的研究发现 , 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 , 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 , 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 。
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 , 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 , 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 , 越早治疗获益越大 , 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
不过 ,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表示:“下调高血压标准是一种技术性行为 , 与疾病本身没有关系 , 如果说有的话 , 也只是将预防关口前移 , 但是否存在这种必要性 , 需要观察和验证 。 ”
在孟立联看来 , 假设成立的话 , 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是否也有必要将关口前移?前移多大程度 , 前移后的措施如何跟进等一系列问题都将需要重新构建 。
02、背后的“大生意”
高血压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
虽然遗传和年龄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 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 精神紧张压力大、焦虑等社会因素以及高盐饮食、大量饮酒等生活习惯 , 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
年轻人并非“百毒不侵” 。 委内瑞拉心血管专家伊戈尔·莫尔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高血压是致人死亡或残疾的‘沉默杀手’ , 但人们对待它的方式却‘过于温柔’ 。 ”
这是因为 , 如果有人被确诊患有癌症 , 他会立刻感到非常惊恐;但如果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 , 他就不会觉得情况很糟 。 可实际上 , 死于高血压的人数是死于癌症人数的4倍 。 高血压最初不会带给患者什么不适感 , 可它一发病 , 可能就是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而导致的死亡 。
尤其在患病初期 , 高血压患者甚至不会感觉任何不适症状 , 当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心绞痛等症状时已进展到中晚期 , 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
一位心脏内科医生指出 , “低血压才会有明显的症状” 。 很多人以为身体没异样就代表血压正常 , 事实上 , 除非血压已经高到极为异常(例如超过220毫米汞柱) , 不然通常没有特别感觉 , 反倒是如果血压过低 , 可能出现晕眩、头昏等症状 , 还比较容易察觉 。
但公众对于高血压这个疾病认知却仍然停留在表面 ,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 不知道危险因素 , 甚至患者对自己血压值也不甚了解 。
根据天风证券研报 ,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达标率分别为46.9%、40.7%和15.3% 。 虽然相比过去已有明显提升 , 但若和美国82%的知晓率、76%的治疗率和52%的达标率相比 , 仍有较大差距 。
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
文章图片
而说起高血压的防治 , 则不得不提的就是血压计 。 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唯一方法 , 这不仅是用户了解自身血压情况的基本 , 同时也是辅助医生调整降压药的基础 。
在电商平台搜索血压计 , 销量靠前的要数鱼跃医疗和欧姆龙 。 市场均价大概在200元-1000元 , 对标日本高端品牌欧姆龙 , 国产鱼跃医疗的价格更为“亲民” 。
2021年鱼跃医疗的营收68.94亿元 , 净利润为14.82亿元 。 其中以血压计为代表的家用类电子检测业务为其贡献了21%的收入 , 毛利率高达59.47% 。 此外 , 在资本市场靠核酸检测试剂大为风光的九安医疗 , 早年也是靠血压计起家 。
虽然2019年鱼跃医疗在电子血压计的销量上超越日本品牌欧姆龙 , 成为行业老大 。 但当前日本欧姆龙仍是世界第一大电子血压计生产企业 。 目前日本欧姆龙品牌电子血压计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