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

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
文章图片
高血压是致人死亡或残疾的“沉默杀手” , 但人们对待它的方式却“过于温柔” 。
出品|博客时间
作者|曾嘉艺
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编辑|韩忠强
这两日“高血压诊断界值调整”的消息让许多人被动“躺枪” 。 11月13日 , 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新指南”) , 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针对高血压诊断界限 , 由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下调至130/80mmHg(毫米汞柱) 。
也就是说≥130/80mmHg将被诊断为高血压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这一诊断标准的下调意味着此前仅被界定为“高血压前期”的亚健康人群 , 按照最新指南标准 , 这批人或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 , 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2% , 患病人数达2.45亿 。 根据证券时报引用的权威专家团队预测的数据显示 , 诊断标准的下调 , 将使中国多出来约3亿高血压患者 。
有人戏称:“高血压已然不是中老年的专利了 。 ”甚至还有人晒出自己的体检情况 , 称自己“130/90 , 本来还行 , 现在就直接高血压了 。 ”
实际上 , 从加班加点熬夜工作 , 到一日三餐靠外卖解决 , 再加上过度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背后 , 隐藏着许多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 根据2021年央视新闻报道 , 我国3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超7000万 。
不过 , 对于此次标准的下调 , 有人觉得是好事 , 认为可以引起更多人群的重视 , 但也有专家认为:”现在不是提倡高血压范围越低越好的时代“ 。
01、咋突然成“高血压”了?
高血压 ,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 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大诱因 。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 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 。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 ,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 , 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 , 都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 持续或严重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眼等所谓靶器官造成损害 , 也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动脉瘤、肾衰竭、视网膜损害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
但是当前高血压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 , 更多研究表明 ,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所以无法清除诱因 。
按照病因划分 ,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后者可以找出病因并恢复正常 , 但这仅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 。 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天服药甚至是终身服药 , 但是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必须立刻服用降压药 。 高血压药物治疗前必须进行危险分层 , 按照危险分层来治疗 。
根据目前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 , 在130-139mmHg和85-89mmHg这个阶段 , 不必服用降压药物 , 可以通过3至6个月观察并改善生活方式调节血压 。
有的患者认为 , 高血压药物吃一段时间 , 血压达标之后就可以停药 , 就像普通的感冒发烧一样 。 事实上 , 并非如此 。 血压正常是在患者吃药的前提下观察到的 , 当停药后 , 血压就会反弹 。
上世纪90年代 , 我国高血压标准为≥160/95mmHg , 随后降至≥140/90mmHg 。 2018年的更新版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3级三类 , 血压处于80~89mmHg/130~139mmHg时不被判定为高血压 , 属于正常高值 。
事关每个人,高血压为何突然扩圈?
文章图片
其实 , 美国高血压指南2017年重新定义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即成人血压≥130/80mmHg诊断为高血压 。 而2021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指南 , 高血压范围仍是140/90mm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