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设备大单结果出炉,“进口限制”失效?

作者:赛柏蓝器械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外资械企“国产化”全面加速 , “进口限制”逐渐失效?
7000万设备采购大单 , 中标结果公布
11月16日 , 四川省公告资源交易信息网公布了《达州市通川区人民医院心电监护仪等医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中标公告》 。
据公告了解 , 通川区人民医院预算7039.8万 , 采购一批医疗设备 , 包括核磁共振、心电监护仪、医用电动床、除颤监护仪、新生儿床、无创呼吸机等154种医疗设备 。
7000万设备大单结果出炉,“进口限制”失效?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采购需求中明确注明:“不允许进口产品参与” 。 但从中标结果来看 , 如今的“进口限制” , 已然无法对跨国械企造成太大困扰 。
特别是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 , 本土械企拥有的政策、价格优势 , 不断被拉平 。
7000万设备大单结果出炉,“进口限制”失效?
文章图片
7000万设备大单结果出炉,“进口限制”失效?】据中标结果显示 , 通川区人民医院7039.8万设备采购最终以7000.249万中标 , 几乎与预算价格无异 。
其中 , 2959万医用磁共振设备 , 由GE医疗拿下;其余4050万设备中标品牌包括迈瑞医疗、深圳理邦、海尔医疗、戴维、麦科田等 。
7000万设备大单结果出炉,“进口限制”失效?
文章图片
“进口限制”在失效?
近年来 , 为支持国产产品 , 加速进口替代 ,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曾发文要求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下 , 优先使用国产医疗设备” 。 过去十年里 , 在政策扶持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 , 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 。
但同时 , 为了迎合国内市场政策 , GE、飞利浦、西门子、科医人、美敦力等跨国巨头械企加速布局“本土化” , 在国内设厂生产、注册 , 成功给产品披上“国产”外衣 , 这也就导致在各种“拒绝进口”投标的项目中 , 跨国械企的产品依旧实现中标 。
就目前而言 , 界定是否为“进口”的主要依据是产品是否通过海关进入国内市场 , 因此 , 这些跨国械企在国内生产、注册的产品与本土械企制造的产品可享受同等待遇 。
近日 , 国家财政部再次表态 , 中国将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 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竞争 。
11月15日 , 国家药监局也召开《国家药监局推进外贸外资工作会议》 。
会上 ,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强调 , 各地及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外贸外资工作力度 , 在做好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监管的基础上 , 加快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 , 加强对抗疫产品的质量监管 , 扎实推动医药重点外资项目落地投产 。
竞争升阶 , 本土械企迎最大“压力位”
毋庸置疑 , 中国巨大的市场将激发无限可能 , 未来十年国内医疗设备领域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 , 并向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迈进 。
同时 , 随着跨国械企审评审批加快 , 注定会有更多的“新国产”加快进入市场 , “进口限制”失去价值 , 本土械企正将迎来史上最大的“压力位” , 高阶竞争模式即将开启 。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 , 外资械企全面“国产化” , 同样也是助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利器” , 但当中低端设备普遍国产化后 , 外资和本土品牌的微妙平衡也将被逐渐打破 。
面对这样的现状 , 本土优秀械企又将如何应对?是跟外资企业创新合作达成进一步的高端化战略 , 还是战略性收缩?整个行业都在翘首以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