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0 还是 140/90mmHg?还原高血压诊断标准之争( 三 )


此前美国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mmHg , 是基于美国高血压控制率相对理想(50%~60%)的整体情况 。 当前 ,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尚低 , 各项研究有所不同 , 但均在20%以下 。 如果采用130/80mmHg的标准 , 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将降至个位数 , 并随之带来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的翻倍增长[4,5] 。
「一夜之间多出2亿多高血压患者 , 肯定会对各级医疗机构 , 对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 , 负担会突然加重 , 很多公共卫生、卫生经济学的专家也不同意下调 。 」胡大一教授表示 , 「原先将这一区间在我国是作为正常高值 , 这次突然就想一刀切 , 我认为没有做好卫生经济学的评估、成本效益的评估、效果风险的评估 。 而且一夜之间增加的2亿高血压患者 , 是不是要都到上医院看病 , 要用降压药?我觉得引起了很大社会高血压焦虑 。 」
早防早治 , 是否应通过下调标准实现?
实践指南发布会曾做出这样的介绍:「血压水平在130~139/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 , 下降诊断标准不仅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 而且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 , 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 」
在使用原标准的各指南中 , 也均明确表示130/80mmHg~140/90mmHg是正常高值血压 , 确实有许多患者出于逃避的心理会选择性地只看「正常」二字 , 等到出现了临床症状才去求治 。 实践指南也明确提示首先开始饮食、运动、减压、减重、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只是在「伴有临床合并症时推荐」、「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可以选择」 。
韩雅玲院士在致辞中也指出 , 标准下调的核心意义是「预防为主 , 早防早治 。 」
控制血压是降低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因素 。 然而我国的高血压的知晓率不到一半 , 仅为46.9% , 这反映了我国高血压防治重视程度的确不足 , 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血压检测的普及还需努力 。
同时 , 胡大一教授提及调低界值会造成患者高血压焦虑的问题:「在没有卫健委发文之前 , 我就已经不断在回复患者们的咨询 。 他们很焦虑 , 而我给的建议就是血压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的人不要去看病 , 也不要直接服药 , 尤其是中青年人应该积极的看自己能做什么 , 比如运动、饮食、戒烟戒酒、解决焦虑情绪等等 。 」
同时 , 界值如果下调影响到的不仅是高血压诊疗 , 因为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波及到的病种非常广泛 , 也会给这些疾病的临床实践都带来重大影响 。
「所以我觉得卫健委发文定调不下调标准 , 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 」胡大一教授指出 , 「因为还有非常现实的问题 , 现在下调标准基层的医生和医疗机构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 像社区医生 , 他们的考核就是血压的达标率 。 在当前条件下 , 基层医生们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精神心理处方、睡眠处方等等 , 基层医生就面临着绩效考核的挑战 , 他只有去用更多的药来保持达标率 。 基层医生首当其冲 , 整体医疗资源也会受到巨大的挑战 。 」
而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也介绍:「国家卫健委的发声 , 能让和高血压管理相关的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做好高血压防治、控制工作 。 」
致谢:本文经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专业审核
策划:云也、ame|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