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外治法,治后无复发( 三 )




上述穴位 , 均取患侧 。 如未能获得所要求针感 , 应细心调节针刺方向及深度 , 直到满意为止 。 一般隔日1次 , 10次为1疗程 。 症情重者可根据情况每日1次 。


温针加拔罐:取穴


主穴:地仓(或阿是穴)、后溪、四白 。 阿是穴位置:面肌抽动起点(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汇合点旁开2cm处) 。


配穴:迎香、人中、承浆、颊车 。


治法


用毫针以30度角从主穴地仓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直透至患侧内眼角 , 进针2.5~3.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2~3寸;从地仓透人中 , 从地仓透承浆 。 后溪直刺1.5~2.5寸 , 最低斜刺透过3/4手掌部分 。 留针1.5~2小时 , 用卫生香施灸针尾 。 取口径为0.6~1寸的小玻璃火罐(或瓶)用水和成之面团并搓成面条转在罐口 , 再以投火法 , 将火罐拔四白穴上 , 留罐20~30分钟 。 隔日1次 , 10次为1个疗程 。


疗效评价
共治疗572例 , 痊愈459例 , 显效73例 , 有效19例 , 无效21例 , 总有效率96.3% 。


电针取穴
主穴:Ⅰ支痛:鱼腰、攒竹;Ⅱ支痛:四白、下关;Ⅲ支痛:地仓、颧髎 。
配穴:阳白、水沟、承浆、迎香 。


治法


据疼痛之神经支选穴 , 加取配穴2穴 , 均患侧 。 针刺得气后 , 接通G6805电针仪 , 采用可调波 , 频率150次/分~600次/分 , 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 。 留针通电20分钟~40分钟 。 留针期间 , 根据病人感应 , 略增大电流量1~2次 , 以维持重、胀、麻针感 。 每日1次 , 重者日可2次 。


疗效评价
电针治疗66例 , 有效率87%~92.4% 。


全息针:取穴
主穴:第二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 。


治法


药液:当归寄生注射液 。 取双侧穴区 , 先以拇指按压 , 在压痛最明显处 , 将当归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 注射时用5号齿科针头 , 沿第二掌骨近指掌关节桡侧略斜刺入 , 待探测到有较强的得气感后 , 每穴注入药液2ml , 3天注1次 , 10次为1疗程 。


疗效评价
以上述方法治疗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 结果 , 临床痊愈46例 , 有效36例 , 无效4例 , 总有效率为95.3% 。


刺血:取穴
主穴:分二组 。 ①上星、囟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 ②前顶、百会、(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 。


治法


每次取1组穴 , 两组穴交替使用 。 局部消毒后 , 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出血 , 每次每穴出血1~5滴 , 如不出血可用两手拇、食指挤压局部出血 。 每周治疗2次 , 10次为1个疗程 。


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30例 , 结果临床痊愈21例 , 显效6例 , 有效3例 , 总有效率为100% 。 一般而言 , 点刺放血治疗以某一支痛效果较好 , 两支以上合并疼痛效果较差;病程短者效果较好 , 病程超过两年者 , 效果较差 。


拔罐:取穴
主穴:第Ⅰ支痛:太阳、阳白;第Ⅱ支痛:颧髎、四白;第Ⅲ支痛:夹承浆、禾髎 。
配穴:风池、合谷 。


治法


根据病变的分支 , 每次取1~2穴 。 以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2~3下 , 以刺入皮下为度 , 继以闪火法或抽吸法在该部位拔罐 , 留罐5分钟~10分钟 , 一般以每穴出血1~2ml为宜 。 同时 , 应注意观察 , 拔罐处须出现红晕(但不现瘀斑) 。 起罐后 , 可针刺配穴 。 风池穴 , 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1寸 , 使针感向头顶或前额放散;合谷穴 , 针尖向心 , 刺入1寸 , 使针感向肘部放射 。 均用强捻转手法 。 上述治法 , 隔日进行1次 。 10次为1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