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外治法,治后无复发( 四 )




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多例 , 效果明显 。


挑治:取穴
主穴:下关、翳风、风池 。
配穴:三叉神经第Ⅰ支痛加鱼腰、攒竹、阳白、印堂;第Ⅱ支痛加四白、巨髎、颧髎、太阳;第Ⅲ支痛加颊车、承浆、地仓、人迎 。


治法


每次选主穴1个 , 配穴2~3个 。 常规消毒后 , 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 。 取消毒三棱针1支 , 右手持针靠近穴区 , 左手食指轻轻将皮肤向针尖方向一推压 , 使针尖穿透皮 , 并做纵行挑破一个0.2~0.3cm口子 , 再向下把皮下白色肌纤维挑断 , 直至肌纤维挑尽为止 。 用碘酒消毒 , 上覆盖小方消毒纱布 , 用胶布固定 。 一个穴挑完后再挑治第二个穴 。 每隔7天挑治1次 , 10次为1个疗程 。


疗效评价
共治49例 , 结果临床痊愈19例 , 有效23例 , 无效7例 , 其有效率为85.7% 。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温某 , 女 , 43岁 。 1987年6月12日就诊 。 诉右面部疼痛4个月 。 近两周发作频繁 , 疼痛难忍 。 患者4个月来 , 右侧面部从下唇到鼻旁、目内眦 , 呈发作性放射样剧烈疼痛 , 持续半分钟左右 , 经住院治疗症状改善 。 2周前因感冒发烧 , 面痛复作 , 疼痛部位还向前额窜痛、灼痛 , 发作频繁 。 可因风吹、漱口、说话、轻微触碰痛处而诱发 。 经住院综合治疗不效 。 刻诊:精神萎靡 , 面容痛苦、少华 。 其疼痛部位为右侧第一、二、三支混合作痛 , 右鼻旁板机点明显 。 舌质红 , 苔薄黄 , 脉弦数 。 尿黄 , 便秘 。


诊断:面痛(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 。


治则:清泄肝胃肠火 , 通经止痛 。


取穴:分二组:①丰?。 ㄋ⒂悖ㄓ遥⒑腆s、承泣;②四关(合谷、太冲) 。
治法:疼痛发作时 , 取第一组;间歇时 , 取第二组 。 用粗毫针(26号)剌入 , 行针得气后 , 皆用泻法 , 强刺留针30分钟 。 留针期间运针3次 , 两组穴位治法相同 。 共10次获愈 。


医案二


陈某 , 男 , 33岁 。 1976年1月9日初诊 。 诉:右面部反复剧痛15年 。 患者从1967年起 , 突起右面部电击样剧痛1次 , 以后每天发做1~2次 。 至1969年逐渐加重 , 每日反复发作性电击样疼痛20~30次 , 发作持续时间约10~30秒 。 曾在沈阳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 经用电针、穴位封闭以及中西药物治疗 , 效果不显 。 近1个月来 , 日夜发作性疼痛100余次 , 由右侧鼻唇沟处窜至太阳穴处 。 不敢吃硬食 , 只能吃流质食物 , 痛苦难忍 , 故来就诊 。 刻见:一般状态尚可 , 表情苦楚 。 舌苔白厚 , 脉弦 。 血压:130/90mmHg , 脉搏70次/分 。 右眉中和右鼻翼旁有痛性压点 。


诊断:面痛(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 。
治则:平肝息风 , 活络止痛 。
取穴:四白(右)、太阳(右) 。
治法:毫针刺法 。 每日1次 。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外治法,治后无复发】针4次时 , 患者剧痛消失 , 已可以刷牙 。 针第9次时 , 疼痛明显减轻 , 仅有时微痛 。 针第15次时疼痛未再发作 , 有时有蚁走感 。 第20次时 , 疼痛完全消失 。 随访2年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