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的中医方案:一个经方退热,一个成药止咳!

支原体感染的中医方案:一个经方退热,一个成药止咳!

文章图片

近期 , 支原体感染的病例显著增加 , 尤其是针对抵抗力较弱的孩子们 。 这种感染会引发高热和干咳 , 而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名为“肺炎支原体”的微生物 。 它既不属于细菌 , 也不属于病毒 , 而是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 , 引发上呼吸道乃至肺部感染 。


此次“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出的特点包括:
1.病情发展迅速: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 , 但炎症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蔓延至肺部 。 因此 , 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 , 如鼻炎、哮喘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 需加强防护 , 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应立即治疗 。
2.高热:患者体温普遍超过39℃ 。
3.咳嗽:初期为干咳 , 后期痰量增加 , 但患者常感觉痰难以咳出 。
4.传染性强: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 甚至孩子感染后可能传染给家长 , 且病程较长 。
5.疼痛:尤其是孩子 , 可能会长时间感到腿部疼痛 。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 但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点:感染人数多 , 特别是孩子;严重症状多 , 包括白肺、肺不张、肺实变、胸腔积液等;阿奇霉素耐药的多;安全有效的药物少 。 虽然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有效 , 但副作用不容忽视 。


相对而言 , 中医在应对外感疾病上具有其独特优势 。 中医不寻求直接杀死病毒或细菌 , 而是致力于调整患者身体的内环境 , 恢复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气机流转 , 使病邪无处藏身 。


中医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的过程中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对于本次肺炎支原体的流行 , 中医提供了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无论是在急性发作期还是后期遗留症状的调理方面 。


根据我接触到的支原体感染发热患者的症状分析 , 中医辨证认为这次支原体外感属于“郁热证” , 适合使用经方麻杏石甘汤 。 这个方剂能够快速控制体温 , 使患者的高热症状得到缓解 。


然而 , 我们需要明白外感发热的本质是身体阳气与外邪的斗争 。 当身体有足够的阳气与外邪作战时 , 发热可能是身体正气充足的表现 。 因此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 。


然而 , 现在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烧时过于紧张 , 急于使用退烧药降低体温 。 虽然西药退烧药能够快速降温 , 但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遏制身体免疫力来实现的 。 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体温下降只是暂时的 , 药效过后体温可能再次升高;二是降低身体免疫力的方法会对身体造成潜在伤害 , 长期如此 , 体质可能会越来越弱 。


相比之下 , 中医面对外感高热时并不直接降低体温 , 而是通过方剂调整身体的能量代谢状态 。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身体有充足的阳气去战胜病邪;另一方面也可以修复病理状态下身体环境和能量代谢的失衡 。


对于本次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郁热证” , 经方“麻杏石甘汤”是首选治疗方法 。 在准确辨证的情况下 , 使用麻杏石甘汤能够迅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 , 这个方剂的用量为麻黄12g、杏仁9g、生石膏24g、炙甘草6g 。 当身体感受外邪 , 出现“喘”的症状时 , 即可应用此方剂 。


从更深层次来看 , 当身体感受外邪时 , 阳气向体表抗邪 , 可能导致津液大量转化为阳气以抗击外邪 。 这使得津液存储水平下降 , 同时皮肤腠理关闭 , 毛孔不畅通 , 身体呈现一种“表闭”状态 。 此时 , 外界空气无法顺畅进入肺部 , 从而出现“喘”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