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与自杀行为的纵向关联: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与自杀行为的纵向关联: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文章图片
《SLEEP中文版》第4卷第1期
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与自杀行为的纵向关联: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LongitudinalAssociationsofNightmareFrequencyandNightmareDistressWithSuicidalBehaviorinAdolescents:MediatingRoleofDepressiveSymptoms
原文作者:XianchenLiu,YanyunYang,Zhen-ZhenLiuandCun-XianJia
翻译专家:潘集阳
审校专家:王育梅
摘要
研究目的:噩梦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 。 本研究调查了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与自杀念头(SuicidalThought , ST)、自杀计划(SuicidePlan , SP)和自杀未遂(SuicideAttempt , SA)的纵向关系 , 以及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
方法:对参加山东省青少年行为与健康队列的共6923名青少年进行1年后的随访分析 。 受访者在2015年11月~12月完成了一份自填问卷 , 以评估噩梦、睡眠时间、失眠、抑郁症状、物质使用、既往自杀行为和家庭人口结构 。 一年后进行了随访调查 , 要求受访者报告他们的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 。
结果:在样本中 , 26.2%的人报告在基线时经常做噩梦(至少两次/月) , 在1年的随访中 , 10.0%的人报告有ST , 3.6%的人报告有SP , 2.7%的人报告有SA 。 ST、SP、SA的发生率均随基线噩梦频率和痛苦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 路径分析显示 , 在调整青少年及其家庭的相关协变量和既往自杀行为后 , 抑郁症状在频繁做噩梦和更高的噩梦痛苦与ST、SP、SA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
结论:青少年的自杀风险随着噩梦频率和痛苦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噩梦和自杀行为之间的联系至少部分是由抑郁症状介导的 。 评估和干预噩梦及与噩梦相关的抑郁症状可能对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有重要意义 。
研究意义
确定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可预测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 为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是当务之急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噩梦与自杀行为有关 。 然而 , 很少有大型研究专门探究噩梦和自杀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 , 以及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 在对6923名青少年进行的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中 , 后续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随着基线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 噩梦和自杀行为之间的联系至少部分是由抑郁症状介导的 。 这些发现强调了评估和干预噩梦及与噩梦相关的抑郁症状对于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性 。
关键词:自杀行为;噩梦;抑郁症状;青少年 。
专家点评
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噩梦带来的痛苦与自杀行为的纵向关联: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文章图片
青少年自杀现象在全球很普遍 。 2007年对欧洲17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 , 青少年自我报告终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4.1~23.5% 。 2015年美国调查发现 ,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17.7%的学生考虑自杀 , 14.6%的学生计划自杀 , 8.6%的学生自杀未遂 。 同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 , 我国青少年自杀未遂在农村地区的发生率为3.10% , 城市地区为3.56% 。 自杀行为引起持续心理痛苦、社会功能损害、医疗资源消耗和自杀风险增加 。 噩梦与自杀行为有关 , 目前缺少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 并且介导二者之间联系的生物-心理过程仍不清楚 。 本研究探讨青少年中噩梦(频率和带来的痛苦)与自杀行为(自杀念头、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纵向联系 , 以及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 为明确青少年自杀行为可预测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提供新思路 。
本研究对6923名山东省青少年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 。 基线时 , 采用简单问答的形式评估噩梦频率、自杀念头、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 , 通过噩梦痛苦问卷评估噩梦带来的痛苦 , 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 。 研究发现 , 基线时频繁的噩梦和噩梦带来的痛苦都与随后自杀行为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这些关联至少部分是由抑郁症状介导的 。